中醫方劑

地錦槭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ì Jǐn Qì

【別名】紅楓葉、色木、五龍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槭樹科植物色木槭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er mono Maxim.[A.pictum Thunb.]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色木槭 落葉喬木, 高15-20m。 樹皮粗糙, 常縱裂, 灰褐色;小枝細瘦, 無毛, 當年生嫩枝綠色或紫綠色, 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 具圓形皮孔;冬芽近於球形, 鱗片卵形。 葉對生;葉柄長4-6cm, 細瘦, 無毛;葉片紙質, 外貌近橢圓形, 長6-8cm, 寬9-11cm, 5裂, 有時3裂及7裂同生一樹;裂片卵形或寬三角形, 長漸尖, 全緣, 無毛, 僅主脈腋間有簇毛, 主脈5條, 在上面顯著, 側脈兩面均不顯著, 上面光綠色, 下面淡綠色。 花多數, 雜性, 雄花與兩性花同株, 多數常成圓錐狀, 傘房花序頂生, 無毛;花帶綠黃色, 總花梗長1-2cm;萼片5, 長圓形, 黃綠色;花瓣5, 橢圓形, 淡白色;雄蕊8, 無毛, 比花瓣短, 花藥黃色;子房無毛, 在雄花中不發育, 花柱無毛, 柱頭2裂, 反卷。 翅果嫩時紫綠色, 成熟時淡黃色, 小堅果壓扁狀,

長1-1.3cm, 寬5-8mm;翅長圓形, 寬5-10mm, 連同小堅果長2-2.5cm, 張開成銳角或近於鈍角, 花期5月, 果期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500m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各地。

【化學成份】葉含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 卡寧(canin), 卡拉花青甙(karacyanin), 石蒜花青甙(lycoricyanin), 芍藥花甙(paeonin), 矢車菊素(cyanidin), 飛燕草素(delnhinidin), 芍藥花素(peonidin), 錦葵花素(malvidin)。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主偏正頭痛;風寒濕痹;跌打瘀痛;濕疹;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鮮品加倍。 外用:適量, 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