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大寒兩種病最要命 養生做好4個“三”

大寒, 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每年西曆1月20日前後, 太陽到達黃經300°時, 即為大寒。 大寒, 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老人們也常說, “大寒, 大寒, 抱成一團”, 足見大寒節氣的寒冷, 這時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生病。

大寒由於極寒, 最容易出現2種要命的疾病:

第一就是心臟疾病, 大寒是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再加上情緒波動, 就相當於“雪上加霜”。 所以大寒時節心臟疾病也會是一個高發局勢。

第二就是中風, 到了一定年齡, 由於本身的衰老, 血管出現硬化、彈性變差, 寒冷、勞累等都可能導致中風。

那大寒節氣如何降低風險養生?此時養生做好‘4個三’, 不然長壽基本和你無緣!大寒養生做好:

1.多吃“三種”食物

(1)桂圓——暖心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 因此大寒期間應養陽, 通過節氣養陽暖心, 促進血液迴圈。 桂圓是暖心補血的佳品, 小寒到大寒期間天氣冷, 建議經常在家燉些桂圓粥。

(2)紅棗——護肝

大寒為“冬三月之末”, 與立春相承接。 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裡, 大自然陰氣極盛, 陽氣沉降到極點並準備生髮。 所以, 這個階段要兼顧養肝, 為開春陽氣生髮、肝氣調達打好基礎。 護肝的食物不少, 但推薦紅棗, 紅棗雖普通, 但富含營養。 上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時期, 患肝病的人很多, 當時, 國家每個月為肝病病人配兩斤紅棗, 別小看這些紅棗,

在那個極端困難的年代卻為肝病患者補充了營養, 緩解了病情。

(3)吃點酸——護血管

在大寒節氣中, 心肌梗塞、腦卒中的發病率均達到全年較高水準。 此外, 一些血管彈性較差的高血壓患者, 在大寒時節一天之內的血壓波動往往會增大, 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 也容易在此時節舊疾復發。 這就更提示我們要在日常習慣中多加注意養護血管。

適當吃酸性食物卻很有益處。 尤其大寒前後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 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軟化血管, 預防心血管病發生。 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 對於愛美的女性更應該要多吃酸了。 酸性食物除了醋外, 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2.大寒之後要防“三寒”

(1)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

專家指出, 症狀較輕的, 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 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錯。 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 七根蔥白七片薑, 熬熟兌入半杯醋, 傷風感冒保安康”。 溫服後上床蓋被, 微熱而出小汗。 每日早、晚各1次, 連服2天。

(2)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中醫介紹, 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 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 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 腎喜溫惡寒, 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3)防腳寒——做個暖足浴

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 專家介紹, 足浴要注意三點:

第一是溫度, 水溫最好40℃左右,

水淹沒踝關節處。

第二是時間, 每次浸泡20-30分鐘, 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 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

第三是按摩, 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最後要注意的是, 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 保證足浴效果。

3.大寒三道“食療方”

(1)八寶飯——養血安神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 浸泡2小時, 再加入糯米、大米等, 用旺火蒸熟, 加白糖適量食用。 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 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2)芪杞燉子雞——補中益氣

童子雞1只(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 調料適量。

將童子雞洗淨, 切為小塊, 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薑蒜鹽酒等調料,

用文火慢燉1小時, 食肉喝湯。 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3)發散風寒湯——祛風散寒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 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雞蛋攪拌均勻, 香菜、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為碎末。 將清水在鍋中燒開, 加入少許水澱粉, 使水略稠後, 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 使之成片狀。 再加入香菜、蔥薑及鹽味精等調料, 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 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 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4.大寒多按“三穴位”

1.百會穴——能降血壓

百會為督脈之要穴, 是諸陽集會之處, 與各臟腑經絡相通, 故有調整陰陽整體治療之用。 對於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性頭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環系統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等、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2.期門穴——疏心解郁

大寒養生的重點在於調節肝膽經, 這樣不僅能升發陽氣防風寒, 而且能疏散心中鬱悶、壓抑的情緒。

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 是臟腑之氣彙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 相當於肝的幕僚, 肝遇到麻煩了, 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中醫古籍《傷寒論》裡認為此穴為疏泄肝膽的首選穴位, 對調理肝臟有很好的效果。

3.太溪穴——滋潤補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 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可每天按摩2次, 每次10分鐘。 大寒天氣乾燥的時候, 按揉的時間應該長一些, 因為燥易傷陰, 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按摩太溪穴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偏于腎陰虛的人。 相關新聞 大寒該如何進補2017-01-19 08:57 大寒後吃“三冬”起居注意護足2016-01-21 15:55 古代養生名著告訴你大寒時節如何養生2016-01-21 08:47 大寒養生要注意“一增一減”2016-01-20 09:25 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按摩太溪穴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偏于腎陰虛的人。 相關新聞 大寒該如何進補2017-01-19 08:57 大寒後吃“三冬”起居注意護足2016-01-21 15:55 古代養生名著告訴你大寒時節如何養生2016-01-21 08:47 大寒養生要注意“一增一減”2016-01-20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