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食品真的越來越不安全了嗎

文章導讀

“八十年代, 我們基本沒有食品安全問題, 九十年代出了一些問題, 二千年後幾乎所有食品都是有問題的。 ”真是這樣嗎?

說到食品安全, 近年監管部門口徑一直都是“總體穩定向好、形勢依然嚴峻”。 然而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 消費者的不滿就顯得很正常了。 形勢嚴峻我知道, 但向好趨勢在哪裡?網路上經常有人懷念過去的食品安全, 比如有微博就這麼寫:“八十年代, 我們基本沒有食品安全問題, 九十年代出了一些問題, 二千年後幾乎所有食品都是有問題的。 ”真是這樣嗎?食品安全一天不如一天嗎?

請先看看這段話:“工廠把發黴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並隨時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製成調料。 ”我勒個去, 這是哪裡曝光的黑作坊?太嚇人了。 其實這並非黑作坊, 而是一家大型屠宰場的真實寫照,

地點是美國芝加哥, 時間是100年前。 這段話來自一名“暗訪記者”, 他寫出了著名的紀實小說《叢林》, 推動了美國FDA的形成。

文章導讀

再看看這個:“麵包商把豆麵、白堊、鉛白、熟石灰和骨灰添加到他們烤出的每一塊麵包裡, 這是很普遍的事。 對冰激淩的抽樣調查發現,

裡面有頭髮、貓毛、昆蟲、棉絮和幾種別的雜質。 ”你敢再噁心一點嗎?骨灰居然放到麵包裡?國內的黑作坊估計都沒這麼黑吧?沒錯, 這不是咱們國家, 這發生在英國, 不過是200年前, 這段文字來自《趣味生活簡史》。

國外食品業經歷了“從亂到治”的痛苦旅程, 中國當然不能例外。 比如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 僅1959年至1960年人口就淨減少1千萬, 你可以想一下餓死了多少人。 這是食品保障(糧食安全)的巨大災難, 那時候人們根本無暇顧及什麼“食品安全”, 能湊合吃上一口已經是燒高香。 正因如此, 前不久習總書記才再次強調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因為“真要鬧饑荒, 有錢也沒用。 ”

吃飽的問題解決了才能談安全, 最近幾年連續曝光的“鎘大米”,

很多人認為這是改革開放、工業化帶來的。 實際上重金屬污染並非現在才有, 1978年的時候99%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很多地方直接用污水灌溉農田, 導致全國近20%的土地受到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污染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只是今天它才得以曝光在世人面前。

文章導讀

說完重金屬, 再說真菌毒素。 大鍋飯年代, 甘肅省康縣一個公社曾因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玉米而發生272人中毒的事件。 近年來黃麴黴毒素污染花生油、奶粉的事件時有發生, 但和上述事件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黃麴黴毒素致癌是長期、慢性過程, 能導致急性中毒意味著那些玉米已經黴的不成樣子了。 這種事現在幾乎不可能發生, 因為黴成那樣子就不會有人吃。

再看看農殘, 60年代起中國開始大量使用高毒高殘留的有機氯、有機磷農藥, 80年代使用劑量和頻率成倍增加, 導致四川盆地麻雀消失。 小時候, 我家院子裡早上幾乎沒有鳥叫, 現在回去, 早上根本睡不好, 嘰嘰喳喳各種鳥叫, 這說明環境確實在改善。

現在也需要用農藥, 那是保障農業生產必須的, 但是高毒高殘留的已經不讓用了。

既然如此, 為什麼你會感覺食品越來越不安全呢?我這裡提供幾個因素供大家思考。

文章導讀

首先, 過去中國人一直在解決“吃不飽”的問題, 隨著生產的發展, 大家開始更加關注“吃好”和“吃的安全”,注意力的轉移使得過去不被重視的問題浮出水面。

我清晰記得,小時候經常吃到哈喇味的油炸食品、臘肉;香腸發黴了肯定不扔,洗洗泡泡接著吃;有點臭的雞肉也捨不得扔,煮過水之後多放辣椒就是了。這些事如果發生在現在,估計會上報紙吧。

第二,過去食品監管的投入相對較少,而現在政府的監管力度空前,媒體監督無孔不入。無論監管人員的配備還是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的力度都在強化,在高密度監督下,過去可能“蒙混過關”的食品也被抓了出來。

第三,過去我們的技術手段比較落後,而先進技術武裝起來之後也有更多機會抓住“壞食品”。比如顯微鏡出現之前,人們無法觸及微生物的世界,而現在我們可以實現痕量、超痕量的檢測,萬億分之一的物質都逃不出儀器的“眼睛”,可以說是老虎蒼蠅一起打。

第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輿論環境的變化。以前我們國家是“兩台一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人民日報就是大家獲取外界資訊的全部,而現在“全媒體”時代你不僅可以從五花八門的管道獲得資訊,還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政府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也在努力主動發佈更多的資訊,這導致你看到和聽到的食品事件越來越多。

文章導讀

所以說,你所“感知”到的食品安全的確越來越差,但就像哈哈鏡一樣,很可能和真實狀況有些偏差。那麼食品安全現狀到底怎麼樣呢?從監管部門的一個資料看,全國食品抽檢合格率1982年是61.5%,1994年是82.3%,2000年是88.9%,2002年是93.4%。另一個來自廣東省江門市20年跨度的資料可能更直觀一些,這條逐步上升的曲線代表了成千上萬份食品的真實狀況。儘管九十幾的合格率並不意味著政府的工作就做到位了,但食品安全“總體向好”的的確確一直發生著。

文章導讀 食品真的越來越不安全了嗎(6)

對食品安全來講,這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食品安全的水準的確比過去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歷史最好時期”並非虛言,但大家的食品安全信心卻也落到了冰點,“我們還能吃什麼”的呐喊也是對每一個食品從業者的鞭策。

作為消費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對食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食品安全問題過去一直存在,也還將繼續存在,舊的問題被挖出來並逐步解決,新的挑戰不斷出現,這是全球食品安全的主旋律。中國食品安全的“亂”是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的,也必將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走向“治”。好消息是,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摸著石頭過了河”,憑藉中國人的智慧,希望我們能更好、更快地趟過這條河。

大家開始更加關注“吃好”和“吃的安全”,注意力的轉移使得過去不被重視的問題浮出水面。

我清晰記得,小時候經常吃到哈喇味的油炸食品、臘肉;香腸發黴了肯定不扔,洗洗泡泡接著吃;有點臭的雞肉也捨不得扔,煮過水之後多放辣椒就是了。這些事如果發生在現在,估計會上報紙吧。

第二,過去食品監管的投入相對較少,而現在政府的監管力度空前,媒體監督無孔不入。無論監管人員的配備還是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的力度都在強化,在高密度監督下,過去可能“蒙混過關”的食品也被抓了出來。

第三,過去我們的技術手段比較落後,而先進技術武裝起來之後也有更多機會抓住“壞食品”。比如顯微鏡出現之前,人們無法觸及微生物的世界,而現在我們可以實現痕量、超痕量的檢測,萬億分之一的物質都逃不出儀器的“眼睛”,可以說是老虎蒼蠅一起打。

第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輿論環境的變化。以前我們國家是“兩台一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人民日報就是大家獲取外界資訊的全部,而現在“全媒體”時代你不僅可以從五花八門的管道獲得資訊,還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政府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也在努力主動發佈更多的資訊,這導致你看到和聽到的食品事件越來越多。

文章導讀

所以說,你所“感知”到的食品安全的確越來越差,但就像哈哈鏡一樣,很可能和真實狀況有些偏差。那麼食品安全現狀到底怎麼樣呢?從監管部門的一個資料看,全國食品抽檢合格率1982年是61.5%,1994年是82.3%,2000年是88.9%,2002年是93.4%。另一個來自廣東省江門市20年跨度的資料可能更直觀一些,這條逐步上升的曲線代表了成千上萬份食品的真實狀況。儘管九十幾的合格率並不意味著政府的工作就做到位了,但食品安全“總體向好”的的確確一直發生著。

文章導讀 食品真的越來越不安全了嗎(6)

對食品安全來講,這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食品安全的水準的確比過去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歷史最好時期”並非虛言,但大家的食品安全信心卻也落到了冰點,“我們還能吃什麼”的呐喊也是對每一個食品從業者的鞭策。

作為消費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對食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食品安全問題過去一直存在,也還將繼續存在,舊的問題被挖出來並逐步解決,新的挑戰不斷出現,這是全球食品安全的主旋律。中國食品安全的“亂”是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的,也必將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走向“治”。好消息是,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摸著石頭過了河”,憑藉中國人的智慧,希望我們能更好、更快地趟過這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