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Yóu Cǎo
【英文名】Herb of Clubhead Cutgrass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游草和假稻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ersia hexandra Sw. 2.Leersia japonica makino[Leersia hexandra Sw.var.japonica (Makino) Keng f.]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 曬干。
【原形態】1.游草, 多年生草本。 稈下部伏臥地面或傾斜, 并于節處生根, 其節常具倒生微毛。 葉鞘光滑或粗糙, 上部者通常短于節間:葉舌膜質, 長1-2mm, 其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愈合;葉片扁平或卷折, 披針形, 粗糙, 長3-12cm, 寬約4-6mm。 圓錐花序卵形或矩圓形, 長5-10cm, 分枝較細, 具角棱, 長達4cm;小穗長3-4mm, 寬約1.5mm, 具短柄, 小穗含1花, 無芒;穎退化;外稃具5脈, 脊背與邊緣均具刺毛;內秀具3脈, 脊上有硬纖毛;雄蕊6,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游草生于水邊濕處。 2.假稻生于水邊。
資源分布:1.游草分布于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假稻 分布于華東、華中及河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平;辛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利濕;通絡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附方】①治瘧疾長久不愈: 游草、寒經草、野煙頭。 煎服。 (《重慶草藥》)②治涼寒發燒身痛: 游草、土地榆、馬蹄草。 煎服。 (《重慶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白帶, 通經。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散寒解表, 利水除濕。 治四肢麻木。
3.《四川中藥志》:能散寒解表, 通經給。 治瘧疾, 感冒頭身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