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歡樂頌》最慘的其實是他,從小被打長大!體罰孩子正不正確?

想必看了《歡樂頌2》的觀眾都會被小包總帥帥痞痞的樣子給吸粉, 劇中的小包總確實是一個高富帥的人設, 但是小包總也有不堪回首的童年生活呢, 沒想到小包總從小也是被虐大的呢!這麼看來童年的經歷總是能給人最深的記憶, 那麼, 體罰孩子到底正不正確呢?

小包總的童年可以說過得相當殘酷, 父親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式, 導致他賴床要挨打, 考第二要挨打, 鋼琴考級前曲子彈得不順了要挨打, 他的童年裡沒有遊戲, 只有被父親督促著不斷學習。 劇裡小包總用戲謔的方式說出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彈幕上卻滿是無盡的心疼。

對比安迪小時候沒爸沒媽, 小包總長期生活在父母的重壓之下, 可謂更加讓人透不過氣慘絕人寰。

當然, 小包總還是幸運的, 童年的挨打經歷並沒有讓他的心理充滿灰暗, 對生活他還是無限的樂觀, 這是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達到的境界。

並不是每個從小挨打長大的孩子都能成材的, 很多孩子陷入了自卑和敏感。 記得知乎上有一篇閱讀量超百萬的帖子, 叫“從小動輒挨打被罵的孩子, 長大後會有什麼心理問題?”一位答主的自身經歷, 引起了數千網友的留言評論, 這位答主小時候常因各種原因遭父親的打, 最狠時被電線抽了幾十道血印, 開始他還冷暴力反抗, 上高中後至少不下百次想到自殺,

甚至不自覺走到精神病院, 小時候挨打經歷簡直影響了他的一生。

此帖後網友的評論也直接暴擊了人們的心靈, 在大眾眼中從小動輒挨打被罵的孩子, 長大後是這樣的↓↓↓

神獸:恐慌, 沒有安全感。 比方說和父母一起看電視, 看到他們笑了我才敢笑。 或者, 我笑之前要小心翼翼的看一下他們, 這是病, 沒得治。

劉高興:會不想要孩子。

冷漠太子盛一倫:膽小、自卑、不合群、性格極端。

Sailor moon:會敏感, 不太喜歡說話, 不喜歡表現自己, 會察言觀色。

末初相遇:會不自信, 極度自卑, 膽小害怕衝突, 不敢擔責任或者崇尚暴力, 用暴力解決所有。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 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

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 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孩子遭受懲罰時, 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 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

父母打罵孩子時, 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 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 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 逃離父母的管束。

那麼孩子不聽話到觸到父母的底線時都不能打嗎?那也不一定!知名兒童心理教育專家對待體罰孩子的態度我特別贊同, 她說:“我贊成體罰, 是因為孩子需要知道底線在什麼地方。 父母的責任是設立規矩, 給孩子價值觀, 讓他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 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讓孩子知道在家裡誰說了算,

不能夠讓孩子不斷地試探你的底線。 ”

專家說:“真的需要挨打時, 父母不是劈頭蓋臉地打他, 可以讓他趴在你的身上打他的屁股, 或者是打他的手, 同時要告訴他說, 媽媽特別特別愛你, 但是媽媽不喜歡你做的這件事, 所以我要處罰你, 父母在處罰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打他的原因是什麼。 ”

家長的情緒管理太重要了, 專家建議父母們發脾氣前深呼吸, 默數一二三, 只要數到三, 馬上到嘴邊的尖酸刻薄、特別傷人的話就收回去了。 如果你還是控制不了, 可以跟孩子講, “我現在非常非常的生氣, 我很擔心我會做出讓我後悔的事情來, 我要離開一會兒。 ”可以練習說這句話, 把讓你發怒的事情先中斷轉移一下。

不打孩子確實是個理想的狀態, 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可以用自然後果的方式、或是取消看動畫片、限制娛樂時間、做家務等間接方式懲罰孩子, 總之, 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