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教你治療過敏癥的新招

中醫學認為, “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 也常與別的邪氣兼夾為病, 傷人上部。 “風邪”的另一個特點是變化無定, 往往上下竄擾, 在表可稽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間, 或游走于經脈之中, 逆于上可直達額頂, 犯于下可侵及腰膝脛腓等。 此外, 風邪常與其他邪氣相兼合并侵犯人體。 如與濕邪、熱邪等合而為患, 導致濕疹、過敏性紫癜等常見的過敏性疾病。

過敏原種類復雜, 很多人患病后反復不愈, 可能是由于反復接觸過敏源。 可采用一些中醫特色的手段進行治療, 如穴位注射、穴位照射、針灸、耳針、拔火罐、臍療、耳尖放血、自血治療等。

耳尖放血療法

急性過敏者常可見毒熱內盛, 可泄熱解毒。 具體方法是在耳尖(雙側)處常規消毒后, 用三棱針刺破耳尖, 擠出2~3滴血即可。

臍療法

把藥物制成膏、丹、丸、散后, 敷、納、熏、灸、蒸、熨于臍部(中醫謂之神闕穴), 再用紗布或膠帶固定, 兩小時后揭開。 神闕穴在腹部中央, 按中醫理論, 臍療可透過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聯系, 作用于全身, 因而應用較廣。

拔火罐

在神闕穴上拔火罐, 可作用于免疫系統, 抑制過敏反應, 可治蕁麻疹和濕疹等。 其他如穴位注射、刮痧等都可適當選用。

中藥過敏煎

名醫祝諶予方:防風、柴胡、烏梅、五味子, 加減治療。 辨證屬于風寒者, 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熱毒內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過敏性紫癜常加藕節炭、血余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