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什麼是扁平苔蘚,常見的症狀有這些

扁平苔蘚這一炎症性的皮膚疾病會累及黏膜, 皮膚, 指甲, 毛髮等, 一般發病的時候都會伴有明顯的瘙癢症狀, 在中年人中最常見, 皮膚呈現暗紅色或是紫紅色是典型的症狀。

1.典型扁平苔蘚

本病多見於成人, 30~60歲為好發年齡, 兒童和老人少見, 女性略多於男性。 典型皮損為紫紅色或暗紅色、紅褐色帽針頭至扁豆大多角形扁平丘疹, 邊緣境界清楚, 表面覆有一層薄的、有蠟樣光澤的黏著性鱗屑(圖1, 2), 有時可見中央微凹, 或有細小角栓, 丘疹表面有灰白色斑點以及互相交錯的網狀條紋, 稱Wickham紋, 如用液體油類塗拭後則顯得更為清晰。 皮損初發時為紅色斑點, 幾周後形成紫紅色的丘疹。 有時可在短期內迅速發展、播散。 皮損可互相融合, 呈大小形狀不一的苔蘚狀斑片, 周圍可有散在皮疹(圖3, 4), 急性期搔抓後出現線狀同形反應。 皮疹可發生於全身各處, 常對稱發生,

以四肢屈側、股內側、膕窩、臀及腰部為多見, 頸部也常發生。 自覺瘙癢, 程度不一, 甚至為劇烈瘙癢, 少數無自覺症狀。

2.藥物性扁平苔蘚

藥物引起的扁平苔蘚為注射, 接觸和吸入某種化學物質後發生。 皮損出現的時間自用藥後幾個月至1年, 或更長時間,

與用藥的劑量、個體敏感、曝光和藥物的用法有關。 皮損的消退時間不一, 多為3~4個月, 金製劑引起的苔蘚樣疹的消退可能要在停藥後2年。 皮疹可以是典型或不典型的扁平苔蘚的表現, 為局部的或泛發的濕疹樣丘疹和斑塊, 不規則的多角形, 有炎症後的色素沉著, 脫髮和失去典型的Wickham紋, 多發於軀幹和四肢, 多對稱發疹。 黏膜受累較少。

本病病程慢性, 持續數月至數年, 多數在1~2年自行消退。 口腔損害可持續20年以上。 愈後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色素減退或萎縮性瘢痕。

3.非典型扁平苔蘚 扁平苔蘚的臨床表現不一, 據其發病情況、皮疹形態及不同排列等特點, 有多種類型。

4.萎縮性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 atrophicans) 本型可分為原髮型和繼髮型兩種。 原髮型罕見, 皮損呈多角形, 中央萎縮, 毛囊口及汗孔有角栓, 萎縮處色素減退, 形成淡白色小點, 可融合成大的斑塊, 常見於四肢和軀幹。 此型應與點狀白斑病(morphea

guttate)、萎縮硬化性苔蘚(lichen sclero-siset atrophicus)鑒別。 繼發性者多見於環狀扁平苔蘚或肥厚性扁平苔蘚消退過程中。 組織病理顯示表皮及表皮附件均萎縮,

細胞浸潤少, 浸潤帶亦不明顯。

5.大皰性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 bullous) 本型少見。 常在原發丘疹、斑塊或正常皮膚上出現小皰或大皰, 其大小與丘疹或斑塊一致。 水皰內容清澈, 間有呈血皰者, 水皰可在扁平苔蘚的急性期出現, 伴中度不適, 可以在幾個月內消失。 皮損常發生於下肢, 口腔黏膜亦可出現大皰糜爛, 自覺疼痛。 組織學上有典型的扁平苔蘚改變。 發生在正常皮膚上的大皰臨床表現類似天皰瘡或皰疹樣皮炎, 但具有典型的扁平苔蘚組織象, 大皰處直接免疫螢光檢查在基底膜區有IgG、IgM、C3沉積, 血清中有迴圈抗基底膜抗體。 多在急性泛發性扁平苔蘚的基礎上發病。 本型少見, 應與天皰瘡鑒別。

6.毛囊性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 follcularis) 亦稱扁平毛囊苔蘚(lichen planopilaris),

多見於成年女性。 可以單發於毛囊或與其他扁平苔蘚的皮膚和黏膜損害伴發。 損害為明顯的毛囊丘疹和螺帽樣的斑塊, 日久毛髮脫落可形成萎縮性瘢痕。 除頭皮外, 好發於頸、肩胛、胸部及四肢外側。 皮膚和(或)頭皮的毛囊性扁平苔蘚, 頭皮的瘢痕性脫髮和腋下、恥骨的非瘢痕性脫髮被稱作Graham-Little-Pic

Cardi-Lassueur三聯征。 組織病理除典型扁平苔蘚組織象外, 尚見毛囊角栓, 毛囊根部浸潤顯著。 此型應注意與毛囊角化病、結核性苔蘚、盤狀紅斑狼瘡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