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視神經萎縮,常見的症狀體征

視神經萎縮有原發性, 繼發性和上行性的, 而且這一疾病不是單獨出現的, 往往是視神經一些病變引起的, 要及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 選擇合適的方法治療。

1.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原發性視神經萎縮(primary optic atrophy) 是由於篩板以後的眶內、管內、顱內段視神經, 以及視交叉、視束和外側膝狀體的損害而引起的視神經萎縮, 因此又稱為下行性視神經萎縮(descending optic atrophy)。

下行性視神經萎縮的眼底改變僅限於視訊光碟,

表現為視訊光碟顏色呈灰白色, 邊界極為整齊。 由於視神經纖維萎縮及其髓鞘的喪失, 生理凹陷顯得略大稍深呈淺碟狀, 並可見灰藍色小點狀的篩板。 視網膜和視網膜血管均正常。

對每一例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的病人, 必須進行仔細的視野分析。

臨床上經常可見垂體腫瘤病人因視力減退而首診於眼科, 由於眼科醫師忽略了視野檢查而誤診或漏診, 致使病人貽誤了治療時機。

2.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繼發性視神經萎縮(secondary optic atrophy)是由於長期的視訊光碟水腫或嚴重的視訊光碟炎而引起的視神經萎縮。 病變多局限於視訊光碟及其鄰近區域, 所以其眼底改變也僅限於視訊光碟及其鄰近的視網膜。 視訊光碟因神經膠質增生而呈白色, 視訊光碟邊界不清, 生理凹陷被神經膠質所填滿, 因而生理凹陷消失、篩板不能查見。 視訊光碟附近的視網膜動脈血管可變細或伴有白鞘, 視網膜靜脈可稍粗而且彎曲。 後極部視網膜可能還殘留一些未吸收的出血及硬性滲出。

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者, 大部分病人視力已完全喪失, 少數殘留部分視力的病人, 其視野也多呈明顯地向心性縮小。

3.上行性視神經萎縮

上行性視神經萎縮(ascending optic atrophy)是由於視網膜或脈絡膜的廣泛病變, 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損害而導致的視神經萎縮, 因此又名視網膜性視神經萎縮(retinitic optic atrophy)或連續性視神經萎縮(consecutive optic atrophy)。 幾乎所有大範圍的視網膜脈絡膜病變均可引起上行性視神經萎縮。 例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視網膜色素變性、嚴重的視網膜脈絡膜炎症和蛻變以及晚期青光眼等。

上行性視神經萎縮的眼底表現為視訊光碟呈蠟黃色, 邊界清晰;視網膜血管管徑多較細, 眼底可見一些色素沉著。 此外病人還可有視網膜、脈絡膜或視網膜血管的原發性病變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