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年黃斑變異可中醫治療

老王今年52歲, 以前雙眼視力一直很好, 可是近兩年感覺看東西有點模糊, 曾經參加體檢, 醫生說有輕微的白內障, 既然輕微, 老王也就沒在意, 直到這兩天左眼前突然出現一個固定的黑影, 看東西變形, 才到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檢查, 結果發現左眼眼底出血, 長了新生血管, 右眼眼底也有了萎縮表現, 診斷為“老年性黃斑變性”。 大夫說這個病不容易治;進展的話會導致嚴重的視力障礙。

老王很想弄明白, 這“老年性黃斑變性”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有這麼嚴重嗎?

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眼底病

老年性黃斑變性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眼底病,

一般始發於50歲上下, 年齡越大, 發病率越高。 在美國, 65至74歲為11%, 75至85歲則升至28%, 並已經成為歐美國家老年人視力喪失的首要原因。 區域性抽樣顯示, 我國50歲以上人群該病的患病率為5.23%~10.59%,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年化, 該病正在成為我國老年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老年性黃斑變性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雙眼同時或先後的視力下降、視物變形, 最終導致嚴重的視力障礙。 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一般認為與年齡、遺傳、吸煙、環境因素、高脂飲食習慣、慢性光損害、心血管疾病等有關, 它們導致眼內視覺細胞下的色素上皮層蛻變, 使異常物質堆積在視網膜底部, 繼而引起視細胞損傷變性,

最終導致了嚴重的視力下降。 臨床上分為“萎縮型”和“滲出型”。

其中直接發生視覺細胞減少退化的稱為萎縮型, 可以導致視力的慢性下降, 約占患病者的85%, 發生新生血管, 導致眼底出血, 形成機化瘢痕的稱為滲出型, 發病率不到15%。 但是發展較快, 視力減退明顯。 部分萎縮型患眼也可以發生新生血管而轉變為滲出型。

西醫治療老年性黃斑變性的現狀

目前西醫對老年性黃斑變性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案。 對於萎縮性病變一般給予抗氧化劑和鋅製劑, 或不予治療。

對於滲出性病變, 主要採取鐳射光凝、光動力療法, 單獨或聯合眼球內注射抗血管增殖藥物, 以促進眼底新生血管的消退, 對一些病人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但由於只對已經產生的“新生血管”起作用。 不能祛除疾病的根本, 因此病情容易反復, 需要多次治療, 且治療費用高昂, 一般患者很難接受。 手術的治療尚處於探索階段, 需要較高的手術技巧, 患者也要承受相應的風險。

中醫辨證從牌、腎、痰、瘀、氣血、虛火等處著眼

中醫將老年性黃斑變性歸於“視瞻昏渺”、“視直如曲”等範疇, 治療上主要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及眼部局部辨證治療。 中醫認為, 人步入老年之後, 各個臟器的功能逐漸減退, 肝腎精氣漸虧, 氣血虛弱, 津液乾涸, 眼目失于養護, 或氣血虛弱瘀滯, 血液不能固守於脈道之內, 或虛火損傷脈絡, 而見眼底出血, 視物不清。

辨證上一般從脾、腎、痰、瘀、氣血、虛火等處著眼。

對於“萎縮型”的患者, 多採用健脾、益腎、調養氣血的藥物。 對“滲出型”患者, 則根據眼底出血情況, 分別給予涼血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等處方, 也有採取針灸的方法。

經過上述的辨證治療, 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視力改善、眼底出血吸收, 甚至有些反復接受光動力治療無效的患者在進行中醫治療後, 病情也得到了改善, 而費用相比西醫卻少得多, 對眼部也無直接的創傷。

老年性黃斑變性多是雙眼先後發病, 在治療單側患眼的同時, 實際上對健眼或相對健眼也起到了一定的防治作用, 這也是中醫的優勢之一。

老王的病情回饋

對於老王, 我們根據其體質和病情, 先後採取了涼血止血、和血散瘀的治療方法, 大約1個月後, 左眼眼底出血明顯吸收,

視力較發病時提高了3行, 後又中藥調理了一段時間, 隨診2年, 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