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半月板損傷手術後的恢復鍛煉方法

相信愛打籃球和愛踢足球等等喜歡運動的朋友對於半月板損傷, 這種病症應該不會太陌生。 半月板損傷指的是膝蓋部位受損。 在我們日常的行走、跳躍等其他運動中都需要膝蓋彎曲來完成。 半月板損傷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 半月板受傷後, 做運動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產生疼痛感。 更嚴重者甚至不能行走, 半月板損傷後通常會進行手術來進行治療。 而手術後的恢復鍛煉也格外重要。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半月板損傷手術後的恢復鍛煉。

現將半月板損傷修復術後一般康復方案介紹如下。

1.保護期:(術後1天-4周)術後伸直位夾板固定(下地步行及夜間均需佩戴)。

麻醉消退後, 開始嘗試:

(1)踝泵練習:(病人體力良好可加上圖示最右側的踝繞環動作), 要求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

(2)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

(3)膕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

(4)術後24小時後可扶拐下地行走, 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 並根據手術醫生指導明確患肢是否負重。

術後2-7天:

(1)開始支具0°位固定下的多方向直抬腿練習:將下肢向各個方向伸直、抬起至一定高度。 可選擇如下兩種訓練方式:

靜態訓練模式:將腿抬起保持10秒, 緩慢放鬆, 休息10秒, 之後再抬起, 如此反復, 10次/組, 2組/日。

動態訓練模式:將腿抬起-下落為1次, 10-30次/小組, 組間休息10-20秒, 4-6小組/大組, 2大組/日。

(2)術後1周, 開始屈曲ROM練習:微痛範圍內坐位垂腿。 屈曲角度不超過90°。 10分鐘/次, 1次/日即可。 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 如平時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 可再冰敷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如棉花腿加壓包紮未拆除則無需進行冰敷)。

術後2-4周:

(1)繼續並加強直抬腿力量練習;

(2)強化髖周肌肉力量練習:保持5秒為1次, 30次/組, 3-4組/日。

動作說明:雙足與肩同寬直立, 足尖向前, 借助支撐健側單腿站穩, 患腿踝關節處系彈力帶, 另一端固定, 伸膝向前、向後、向外、向內四個方向順序用力牽拉皮筋。 要求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時間或完成動作為1次。

此練習主要加強伸髖周肌群肌力及大腿前後側肌群肌力。

(3)此期每週被動屈膝角度增加10°左右;

2. 中期:(術後5-7周):

此期不得過多行走, 防止關節腫脹和積液, 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1)負重及平衡練習

保護下站立, 雙足左右分立與肩同寬, 緩慢左右(圖前兩張)、前後(圖後兩張)交替移動重心, 逐漸增加患側下肢的負重及用力程度, 爭取可達到患側單腿完全負重站立。 一般為5分/次, 2次/組, 2-3組/日。 一般練習至可患側單腿站穩1分鐘, 即可脫拐行走。

(2)膝關節被動屈曲練習:ROM達到110°-115°, 並且關節腫痛不明顯的患者可以開始應用曲柄長度在170㎜的功率自行車進行靈活性練習(選擇無負荷至輕負荷, 20-30分/次, 2次/日)。 但被動活動角度最大維持在120°即可。

3. 後期(術後8-12周):

(1)術後8周患肢可完全負重。

(2)術後8周後, 逐漸強化屈曲練習(方法同上圖), ROM達到120°以後, 可開始股四頭肌牽伸練習, 力求在在術後12周內逐漸達到全範圍屈曲。

(3)開始俯臥位“勾腿練習”:30次/組, 2—4組/日。 以沙袋或彈力帶為負荷, 在0-45度屈伸範圍內進行, 練習後如關節腫痛即刻冰敷。

(4)靜蹲練習:2分鐘/次, 間隔5秒, 5-10次/組, 2組/日。

(6)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4. 恢復運動期:(術後3個月後)

(1)開始單膝蹲起練習(動作要領同上):在0-45°範圍蹲起, 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 必要時可雙手提重物以增加練習難度。 20次/組, 間隔30秒, 2-4/連續組, 1-2次練習/日。

(2)功率自行車訓練:中等負荷, 20-30分/次, 2次/日。

(3)坐位抗阻伸膝:使用沙袋等為負荷練習, 30次/組, 組間休息30秒, 4-6組連續, 2-3次練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