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稱大氣污染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專家說, 在人口密集且工業化發展迅速的經濟體, 人們面臨的大氣污染威脅顯著加大。 這份報告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強烈信號, 即迫切需要採取有效措施, 減少影響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大氣污染。

首次歸類

設在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報告中說, 有充足證據顯示, 暴露於戶外空氣污染中會致肺癌, 而且患膀胱癌的風險會相應增加。

報告說, 接觸顆粒物和大氣污染的程度越深, 罹患肺癌的風險越大。 儘管大氣污染物成分以及人們與污染的接觸程度因地點不同而差異明顯,

報告給出的結論仍適用於全球所有地區。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物質致癌性的評估分為4大類, 由輕到重依次為第四類的“不大可能對人類致癌”、第三類的“無法界定是否對人類致癌”、第二類的“可能或很可能對人類致癌”以及第一類的“對人類致癌”。

這家機構先前已將大氣污染中的一些成分界定為第一類致癌物, 比如柴油尾氣, 但這是第一次將大氣污染作為整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 由此, 大氣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險程度已經與煙草、紫外線和石棉等致癌物處於同一等級。 “我們呼吸的空氣已經被一些致癌物質所污染,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負責致癌評估的“專著大綱”主管庫爾特·斯特拉伊夫說, “我們現在知道,

戶外空氣污染不僅是公眾健康的主要風險, 還是導致癌症病死的最主要環境因素。 ”

“難以避免”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專家此前召開了為期一周的工作會議, 就大氣污染物致癌性審議了來自全球五大洲研究機構的1000多篇最新論著, 最終做出上述認定。

作為世衛組織負責癌症研究的權威機構,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專著大綱”的致癌評估被視作“致癌物百科全書”。

按照斯特拉伊夫的說法, 大氣污染是“最重要的環境致癌物, 甚於被動吸煙”。 不過, 斯特拉伊夫強調, 就個人而言, 大氣污染構成的風險“低”。 但是, 大氣污染的主要成因普遍存在, 難以避免, 包括汽車尾氣排放、發電站、工業和農業排放等。

“這些東西人們難以避免, ”斯特拉伊夫說,

“當我走在柴油尾氣排放嚴重的街頭, 我只能試著繞遠一點, 你能做的只有這些。 ”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弗蘭切絲卡·多米尼奇認為, 量化到每個人, 大氣污染的致癌幾率不高, 但危害在於幾乎難以完全避免這種可能。 “你可以選擇不喝酒或者不抽煙, 但無法控制你是否曝露於空氣污染中,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弗蘭切絲卡·多米尼奇說, “你不能就這麼決定不呼吸。 ”

敲響警鐘

根據這一機構現有的最新統計資料, 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 22.3萬人因大氣污染患癌。 報告還提及, 人們面臨的大氣污染威脅近年來“顯著加大”, 這一問題在人口密集且工業化發展迅速的經濟體尤其突出。 “將大氣污染列為‘對人類致癌’是重要一步,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負責人克里斯多夫·懷爾德說, “有一些有效方法能減少大氣污染。 鑒於全球範圍內人們普遍接觸這種污染, 這份報告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 應立即採取行動。 ”“專著大綱”主管斯特拉伊夫說, 世衛組織和歐盟委員會正在審議這一機構對遏制大氣污染提出的建議。 “這(大氣污染)應該引起世界各國和環保機構的關注, ”主管庫爾特·斯特拉伊夫說, “人們可以通過不駕駛大排量汽車(為改善環境)做出貢獻, 但這更需要國家和國際機構推行更廣泛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