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肝氣鬱滯要怎麼辦才好?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朋友都偶會出現暴躁易怒的情況, 其實, 除了脾氣性格的原因, 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生理問題,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肝火旺。 肝火旺又叫肝氣淤滯, 肝氣在體內長期代謝不出去導致我們的內分泌失調。 這就是肝氣鬱滯。 那麼,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定義

肝氣鬱結症又稱肝氣鬱滯, 是因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引起氣機失調所致的病證。 多由精神刺激、情志抑鬱或其他臟腑病證長期不愈, 影響了肝的疏泄功能而致。 本症以氣鬱、氣滯等氣機失調的病理為特點, 常因部位不同而見不同的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情志抑鬱, 急躁易怒, 喜歎息, 胸脅少腹脹問或竄痛。 或自覺咽中有物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 俗稱“梅核氣”。

病因

肝失疏泄, 氣機鬱結, 則情志抑鬱;久鬱不解, 失其柔順舒暢之性, 故急躁易怒。 氣鬱生痰,

痰隨氣升, 搏結於咽則見梅核氣, 積聚於頸項則為癭瘤, 氣病及血, 氣滯血瘀, 沖任不調, 故月經不調或經行腹痛。 氣聚血結, 日久成啯瘕積聚。

建議藥方

方藥1:本方具有行氣溫中、散寒化濕、疏肝解鬱的功效。 適用于氣機鬱滯、寒濕中阻及伴有肝鬱症象者。 方中以木香、砂仁、蒼術、厚樸、甘草(即香砂平胃散)行氣溫中, 散寒化濕;配伍台烏藥、生薑、枳殼以增強溫中理氣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氣解鬱。

若寒甚, 腹痛較劇, 得溫症減, 肢冷者, 可加高良姜、肉桂溫中理氣止痛。 若兼有熱象, 口苦, 舌質紅者, 去台烏藥、蒼術, 加吳茱萸、黃連, 泄肝清熱。 老年體虛, 或兼見神疲、乏力、便溏者, 可加黨參、白術益氣健脾。

由此可見, 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

因為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內分泌失調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重要的是出現這個問題我們該怎麼調理。 與此同時, 小編建議, 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保證樂觀的心態, 才能保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