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隱藏在小米6機身內的6個秘密

小米6上市一周有餘, 作為國內頂級性能怪獸, 強悍的性能深入人心。 同時, 四曲面機身和不銹鋼高亮邊框也讓看到真機的用戶大呼驚歎, 不過瞭解產品就要由表及裡, 如今有媒體對小米6進行了詳細拆解, 幫助大家對於小米6機身結構有了全面的瞭解。 今天, 我們也跟隨拆解視頻, 深入解讀下小米6機身內部隱藏的6個秘密。

1、SIM卡托氣密膠塞, 防潑濺由點滴做起

小米6之所以可支援防潑濺, 是因為全機身有十餘處氣密性設計, 其中最直觀可見的就是SIM卡拖, 拔出卡托可見周圍有一圈軟膠。 當卡托插入時, 軟膠與殼體SIM卡槽為過盈配合, 軟膠被擠壓, 填充於SIM卡托與卡槽之間的縫隙中, 將水阻在機體腔外。

2、超大面積石墨散熱膜, 真乃良心之作

通過加熱處理打開背板, 可以發現背板內部具有一大塊石墨散熱膜, 而這幾乎足足把整個面板內部全部覆蓋, ZEALER的拆解人員也驚呼:“目前為止所拆過手機裡面積最大的”。

散熱石墨膜是一種很薄的GTS, 綜合性質的導熱材料, 適用於將點熱源轉換為面熱源的快速熱傳導, 具有很高的導熱性能, 所以也是多數手機中必備的散熱元件, 不過像米6這種全面積的散熱膜的確實屬少見。

3、聽筒集成揚聲器功能, 身歷聲效果get

從拆解可以看到, 小米6的聽筒尺寸很大, 這是因為大幅提高了聽筒音量輸出的原因。 如此, 聽筒可作為第二個揚聲器, 輔助原有底部揚聲器, 構成雙身歷聲效果。

4、雙鏡頭模組高度集成, 做最小的游標雙攝手機

小米6鏡頭模組正反面

iPhone 7 Plus鏡頭模組

iPhone 7 Plus鏡頭拆分圖

小米6雙鏡頭採用一體式組裝, 並不像iPhone 7 Plus採用的分體式雙模組設計。 從對比圖可以看到,

iPhone 7 Plus雖然也將雙鏡頭封裝在一個保護罩內(如圖1), 但實際每顆鏡頭都是獨立模組, 兩個模組是分離狀態(如圖2), 單個模組內具有獨立的驅動馬達, 模組之間僅靠黏膠貼合在一起, 繼而封裝至金屬保護罩內。 而小米6的雙鏡頭則是完全集成於同一模組, 並且採用一體式馬達設計, 可有效降低鏡頭元件空間尺寸。 高度集成化的設計, 才讓小米6的5.15英寸機身內承載了光學變焦雙鏡頭。

5、線性馬達, 震動起來乾脆清爽

小米6機身震動的關鍵元件, 就是上圖中綠色框中的線性馬達, 它提供了手機震動的所有動力。

目前市面上手機震動單元基本分為兩類:轉子馬達和線性馬達。 轉子馬達上面都有個偏離中心的轉子, 施加正電壓電機旋轉,

施加負電壓電機制動。 作為早期馬達解決方案, 優點是技術成熟且成本低, 但是就會在震動時有“晃散”機身的效果。

而線性馬達作為目前高端機採用的主流方案, 則因為磁鐵+彈簧的組合, 讓震動清爽乾脆, 簡單來說就是震的乾脆, 停的利索, 避免出現以前轉子馬達停止震動後的綿軟延續。

6、銅合金散熱板, 降溫高手暗藏絕技

當拆到最後才暴露的金屬板可是大有所用, 看似其貌不揚卻對手機結構有著深遠的意義。 它不僅可增強機身強度, 更重要的是為作為內部散熱的關鍵通道。 要知道對於高性能手機來說, 熱量成為性能發揮路上的主要攔路虎, 而對於主要發熱源(如處理單元)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熱量疏散。

小米6的銅鐵合金散熱板就會有效將熱量集中區域的能量向外輻射, 通過不銹鋼邊框與環境進行熱量交換, 起到降溫的作用。

之所以選擇銅合金, 也是因為其具有極高的導熱性, 相比不銹鋼的16W/m・K導熱係數(導熱係數是表示一種材料傳導熱量能力的一個物理量), 銅合金可達350W/m・K, 可以高效將熱量快速平鋪整個機身, 避免處理單元局部發熱嚴重導致的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