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枕禿面黃或是脾虛缺鈣

寶寶枕禿面黃是脾虛缺鈣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寶寶睡眠不好, 經常亂動、容易醒, 其實寶寶的中樞神經還沒有發育成熟, 這些是正常現象,

但是如果寶寶睡覺還伴有抽泣、易驚現象, 面色青黃、枕禿就要小心脾虛缺鈣了。

晚上睡覺前, 寶寶明明在爸媽中間, 可半夜卻發現他已經橫躺在了大人腳下。 孩子睡覺不老實這一點令很多媽媽苦惱不已, 總是擔心孩子掉在地上, 或踢掉被子著涼感冒。

其實, 在醫學上一般認為睡覺轉圈與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有關, 因此, 孩子長大後, 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

嬰兒約每小時經歷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 所以, 他們在一個晚上要醒很多次。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 孩子的睡眠以淺睡眠居多。 在淺睡眠時, 會多次出現軀幹和肢體的部分運動和輕聲抽泣, 這是睡眠週期中發生的正常生理現象。

家長不要誤認為孩子睡眠不好, 也不必急忙抱起來或餵奶, 可暫時不動, 稍等片刻, 他就會進入下一個安靜睡眠週期了。

但如果孩子睡覺時不但亂動, 還表現出易驚、大聲抽泣等現象, 則要引起注意。 如果他的情緒不太安定, 家人可輕輕拍打, 給他以安全感。 也可放一些輕柔的音樂説明安眠。 還可以讓寶寶睡在背光一側, 營造他適應的環境等。 但如果同時還伴有枕禿、多汗、煩躁等情況, 應考慮是否缺鈣。

中醫認為, 有不少孩子, 具有汗多、煩躁、方顱(指小兒頭顱額部前凸, 顳部向兩側凸出, 頭頂部扁平呈方形)、面色青黃等症狀, 其實這些都是因脾虛所致的缺鈣表現。

中醫認為, 脾胃為後天之本。 只有恢復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

鈣才會被充分吸收。 因此對這類缺鈣的孩子, 首先要注意調節飲食結構, 並要運用中醫理論予以調理。

通過飲食和按摩 調理小兒脾胃

一旦確診小兒脾虛後, 只要及時調理脾胃, 缺鈣的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很多老人都知道用雞內金煮粥給孩子吃, 此方的確能幫助小兒消化吸收, 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另外, 還可以選用山楂、麥芽等熬湯或煮粥, 效果也不錯。 若是症狀較重的孩子, 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山藥、茯苓、扁豆、蓮子、芡實、薏苡仁等藥食兩用之品, 既安全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 中醫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調理脾胃, 就是按摩。 經常按摩孩子的足三裡穴(外膝眼下3寸)和中脘穴(臍上4寸處), 能行氣活血、清熱化滯、健脾和胃, 但要注意按摩時力度適中,

早晚各做1次。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寶寶睡覺不安的原因, 寶寶睡覺偶爾的亂動是正常的, 父母不必過分擔心, 如果是缺鈣則要注意調理小兒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