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冬季吃飯速度放慢 滅掉腸胃紅燈信號

冬天本來是養胃的好季節, 但不少人的腸胃健康卻亮起了紅燈。

在人體所有器官中, 胃是最嬌氣的器官之一, 除了飲食, 情緒、氣候、睡眠等多方面的因素,

都會讓它抗議、罷工。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消化內二科主任李濱教授說, 在寒冷的冬天, 胃會變得更加敏感。 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 胃部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 從而引發胃疼、胃脹、腹瀉等不適。 此時, 不少人誤認為趕緊用熱湯、熱飯暖一暖胃, 就會舒服很多。 但實際上, 在天冷的情況下, 馬上吃東西, 或吃得太快, 都會使腸胃負擔加重, 輕則引起食欲不振, 嚴重的還會導致急性胃炎、胃痙攣等。 “近日, 來消化科就診的病人中, 很大一部分都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李濱說。

對此, 李濱建議大家, 吃飯的速度一定要慢, 尤其在寒冷的冬天。 如果剛從外面回來, 不要馬上吃飯, 可以先喝點溫水, 過10—15分鐘後再進餐;每頓飯的進食時間至少在25分鐘以上,

一定要放慢速度, 增加咀嚼時間, 老年人建議一口飯嚼20次以上為宜;吃飯時最好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可以改變吃飯太快的習慣;冬天吃飯, 最好先吃點主食, 再吃菜肉、喝湯, 這樣有利於刺激唾液分泌澱粉酶, 增強胃的消化能力, 還能保護腸胃。

 

胃有“三怕”

除了溫度和吃飯速度, 香港“大公網”特別刊文提醒, 胃還有“三怕”。

一怕不守時。 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 一天中胃液的分泌有高峰期和低谷期, 到了飯點還沒吃飯, 不但影響胃的消化功能, 還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二怕晚餐過飽。 晚飯吃太飽或睡前吃東西, 會讓胃處於超負荷的緊張工作中, 胃液分泌過量, 腐蝕胃黏膜, 長期如此, 會導致胃潰瘍等疾病。

三怕飲食不潔。 幽門螺桿菌是許多慢性胃病發生、發展中的一種重要致病因數, 大多是由於飲食不潔, 相互傳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