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即時刷新你的健康法則

關於健康,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瞭解得不少,那些被普遍接受的健康法則,說起來更是琅琅上口,但事實是,所謂常識,也未必絕對正確。

◆8杯清水健康相隨

每天喝8杯清水被認為可以防止積食、便秘,對抗疲勞、皮膚乾燥、哮喘、偏頭痛甚至抑鬱,但事實上,並沒有結論性的科學證據支持這一觀點。在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官方的衛生部門曾向民眾建議:每吃進熱量為1卡路里的食物,要搭配1毫升水,按照一般成年人的食量計算,即每日需要喝8~10杯水,這可能就是這一概念的由來。眼下已經有醫學研究證明,這裡面存在著一些誤解。人體為保健康每天所需的2升水大部分已包含在食物、果蔬、湯和包括咖啡、茶、軟飲在內的飲料中,不需要另喝8杯清水。更何況,對於像腎臟病人、心臟病人、肝硬化病人這樣的特殊人群,多喝水反倒不好。

關於飲水還有幾個需要更正的說法:第一,如果你感到口渴,說明你已經脫水。正確的說法是,只有當大量失水才會產生脫水,當你感到口渴時,脫水還沒有發生;第二,小便顏色深說明身體已經脫水。其實中等程度的黃色的小便是非常健康的;第三,諸如咖啡、茶和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有利尿作用,所以在飲用之後會增加排尿量,隨即又增加了身體對水分的需求量,但實際上,習慣於這類飲品的人並沒有丟失額外的水分,如果咖啡在你身上發揮了利尿作用,那是由於你還沒有習慣喝咖啡。

◆糖是齲齒的始作俑者

這個說法很難對兩個國家的情況做出解釋:一是英國,那裡保持著較高的食糖人均消費量,但齲齒發生率較低;二是我國,齲齒發生率雖然較高,但每人每年攝入糖量不到7公斤,與發達國家(10公斤!)相比還差得多。

最近有大量研究指出,糖的粘性、吃糖的頻率、口腔衛生比吃糖本身對牙齒健康的影響要更關鍵,吃糖不可怕,就看你怎樣吃。少吃粘著力強的軟糖、奶油糖及甜點,它們更容易導致齲齒;不要頻繁地吃糖,一次吃掉兩塊糖比分兩次吃、每次吃一塊的危險要小,因為每次吃糖之後,細菌產生有害作用的時間是40~60分鐘,頻繁吃糖使這一時間持續延長;最後,享受了糖的甜美滋味,還應該為口腔衛生盡點義務,如果做不到立刻刷牙,至少要立刻漱口。我們要提醒那些擔心孩子長齲齒而阻止其吃糖的母親,你給孩子買的五花八門的小食品中,未必有真正的糖,但糖精還不如糖,它只有甜味沒有任何營養價值,不如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吃糖吧。

◆流感疫苗會引發流感

這是不可能的。流感病毒主要有A型兩種、B型一種,每年,科學家預測出當年的流感病毒類型,然後據此做出疫苗。他們把病毒接種到雞蛋上使其生長,在製作成疫苗之前再把病毒殺死,死亡的病毒不可能導致接種者患上流感。

之所以有人持此錯誤觀點,是因為他們在接種了流感疫苗後卻表現出了類似流感的症狀,其實這並不奇怪,有以下三種可能:第一,在接種之前你可能已經接觸並感染上了流感病毒,只不過處於潛伏期尚未發作;第二,可能你所感染的流感病毒類型比較特殊,恰巧不是當年的疫苗打擊的對象;第三,你得的只是普通感冒而非流感疫苗管得了的流行性感冒。

需要提醒你的是,接種流感疫苗有可能會產生局部肌肉疼痛和紅腫,大多持續1~2天即可好轉,對雞蛋過敏的人在接種後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包括咽喉紅腫、皮膚出疹子,最好不要接種。而那些流感的高危人群,如老人、嬰幼兒、糖尿病患者等則是專家大力推薦接種的物件。

◆新鮮蔬菜比冷凍蔬菜更有營養

請把這種觀念丟到九霄雲外,重新樹立“冷凍和罐裝蔬菜與新鮮蔬菜具有相同營養成分”的概念。你應該知道,經營者為了給蔬菜一個好賣相,可能在它成熟前就把它摘了下來,在之後的運輸過程中,蔬菜中寶貴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C就在空氣中散失了,如果再在貨架上寂寞地待上一兩天,養分散失得就更厲害。而冷凍和罐裝蔬菜則是剛一摘下就被加工製作,反而能很好地保留營養物質,而且在冷凍和罐裝過程中,對蔬菜的加熱和漂白可以使營養物質的細胞壁變軟,更有利於人的吸收。

◆家務勞動當道,健身運動稍息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務勞動可以替代健身運動成為流行觀點,英美兩國曾有研究者認為,一周5天,每天30分鐘的中等活動量可以使人保持健康,比如做家務,正好是日常生活中燃燒脂肪的好方式。

但是最新的觀點是:吸塵、刷刷洗洗可以將房間打掃乾淨,卻並不能將你的贅肉打掃乾淨。在一項對2341人的調查中顯示:把做家務作為惟一運動方式的人,心臟健康狀況明顯遜於每週在戶外運動3小時的人,他們當中的一部分甚至比不做任何運動的人還要超重,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悶在家裡做家務的女人比定期健身的女人更愛吸煙。

最好的忠告是:不要試圖依賴瑣碎的家務勞動而保持身材,要盡可能進行健身和戶外活動,哪怕是快走著去商店,或是跑著去公司,都比單純把做家務當做鍛煉身體更令你受益。

◆發燒了,吃點好的

發燒臥床時,體貼的家人總是說“好好吃飯,營養充足,身上有勁兒,病才好得快”,其實,發燒宜餓不宜吃,因為饑餓可以使機體產生大量對抗急性細菌感染的物質。阿姆斯特丹學術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對進食和饑餓的反應有所不同。禁食一夜後的化驗檢查顯示:血液中白細胞介素-4的水準升高了4倍,正是它能促進機體產生抗體。

◆天涼小心凍感冒

感冒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而非天氣寒冷。科學家做了很多研究,其中包括讓人暴露於寒冷空氣中並將他們的腳浸泡在冷水裡這樣“缺乏人道”的試驗,但結果是:他們並沒有感冒。也就是說:除非你與感冒病毒密切接觸而被傳染,不然你不會感冒。而傳染是可能發生於任何溫度之下的。人們之所以以為天氣涼時更容易感冒,不是因為外出著了涼,相反的,大家更愛待在暖和的室內,而室內恰恰是病毒的積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