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女人腎虛也是不可忽視

一、黑色食品就都是補腎食品嗎?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宣傳——黑色食品補腎、補血, 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海帶、紫菜、烏骨雞等。

其實並不儘然, 溫熱是補、寒涼是瀉。 黑米、烏骨雞性溫, 補血、補腎效果明顯;黑芝麻, 性平、補腎、補肝, 潤腸、養發;黑豆, 性平, 補腎、活血, 解毒;而黑木耳性涼, 海帶、紫菜性寒。

夏天可以經常吃, 冬天儘量不要吃。 任何食物補還是不補, 一定要看這個食物的屬性, 性平、性溫的食物, 一年四季對身體都有補益的作用, 性涼、性寒的食物, 除了夏天以外, 其他季節儘量不要吃, 非要吃的話, 也要與溫熱的生薑,

辣椒、胡椒、花椒配在一起, 這樣既能攝入這些食物特有的營養素, 又不至於傷腎、傷胃。

二、燒烤攤的烤腰子可以補腎嗎?

在我們周圍, 吃燒烤時點幾串烤腰子是很多男性的最愛, 再加上吃啥補啥傳統觀念的影響, 很多男性餐桌上都少不了牛鞭、羊腎、豬肝、雞腎等具有壯陽功能或含鋅量豐富的動物肝臟。

內臟重金屬含量高, 臺灣有專家指出:豬、牛、羊的肝腎臟裡面均有不同含量的重金屬鎘。 湖北省衛生廳曾經公佈的食品污染物監測情況中, 動物肝臟金屬鎘的含量超過國家標準制100倍。 不僅僅是重金屬, 動物內臟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較高。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營養專家介紹, 動物內臟容易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污染,

如果不做熟炒透, 會增加人們感染傳染疾病的機會。

專家還介紹, 腎病病人不宜多吃動物腎臟, 因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是需要限制營養攝入的。 而動物腎臟膽固醇含量高, 過量進食將會加重腎臟負擔, 是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三、什麼食物搭配最補腎?

羊肉+海參最補腎

海參是海味食品, 它富含蛋白質、粗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鈣、磷、鐵、碘、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膽固醇的含量則幾乎為零。 而且海參肉質細嫩, 又富有彈性, 滋味鮮美爽口, 是極好的滋補品。 海參能補腎壯陽, 益氣滋陰, 適用於精血虧虛, 陰虛便秘者。 在寒冷的冬天, 用海參加羊肉煲成的羊肉海參湯做法簡便, 味道鮮美, 非常適合進補食用。

中醫力薦10款補腎食物,

讓你輕鬆補好你的腎

芝麻甘平, 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 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 氣味和平, 不寒不熱, 補肝腎之佳穀也。 ”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 頭昏耳鳴, 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 大便燥結者, 最宜食之。

粟米又稱穀子、稞子。 能補益腎氣。 《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 ”明·李時珍還說:“粟, 腎之穀也, 腎病宜食之, 煮粥食益丹田, 補虛損。 ”

豇豆又稱飯豆、長豆。 性平, 味甘, 能補腎健脾, 除脾虛者宜食外, 腎虛之人也宜食用, 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 或小便頻數, 婦女白帶, 食之最宜。 《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 補腎健胃, 生精髓。 ”《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 健脾胃, 治白帶, 白濁和腎虛遺精。 ”

牛骨髓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

《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 澤肌, 悅面”。 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 尤為適宜。

狗肉性溫, 味鹹, 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 還能溫腎助陽, 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 食之最宜。 《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 壯陽, 暖腰膝, 補虛勞, 益氣功。 ”《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 固腎氣。 ”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 下元虛人, 食之最宜。 ”下元虛者, 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干貝又稱江珧柱。 性平, 味甘鹹, 能補腎滋陰, 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 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 與淡菜同。 ”《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 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鱸魚又稱花鱸、鱸子魚。 性平, 味甘, 既能補脾胃, 又可補肝腎, 益筋骨。 《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 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

腎主骨, 肝主筋, 滋味屬陰, 總歸於髒, 益二髒之陰氣, 故能益筋骨。 ”《嘉枯本草》認為:“鱸魚, 多食宜人, 作蚱尤良。 ”凡肝腎陰虛, 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羊骨性溫, 味甘, 能補腎強筋骨。 《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 補下焦虛冷。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 通督脈, 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 腎虛不能攝精, 白濁。 ”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 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 捶碎煮爛, 空腹食之。 ”對腎虛勞損, 腰膝無力怕冷, 筋骨攣痛者, 最宜食之。

豬腎性平, 味鹹。 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 《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髒, 治耳聾”。 水髒者實指腎臟而言。 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 宜常食之。

淡菜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

《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 益血填精”。 《本草匯言》亦雲:“淡菜, 補虛養腎之藥也, 此物本屬介類, 氣味甘美而淡, 性本清涼, 善治腎虛有熱。 ”所以, 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 食之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