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羊山刺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Yánɡ Shān Cì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Diversifolious Pricklyash

【別名】散血飛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異葉花椒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枝葉, 曬乾。

【原形態】異葉花椒 灌木或小喬木, 高達6m。 枝紅褐色, 疏生皮刺。 複葉互生, 具1-3小葉, 稀為5, 革質;葉柄比葉片短;小葉片廣卵形至長圓形, 連小葉柄長4-12cm, 寬2-5cm, 先端短漸尖或急尖, 基部楔形, 邊緣具鈍齒或不規則的鋸齒狀, 腺點細小而密生, 齒縫處的腹點較大, 光滑無毛。 聚傘狀圓錐序頂生或腋生;花細小, 無花瓣;萼片8片, 大小不相等, 邊緣被緣毛, 較大的為倒卵狀披針形,

長約2mm, 內面中脈上常被微柔毛;雄花的雄蕊5-4, 與較大的萼片近等長, 藥隔無腺體, 退化雌蕊圓球形, 長約為雄蕊的一半;雄花的退化雄蕊5-4, 長約為心皮的一半, 有花藥而無花粉;花盤環狀, 密被毛;心皮2枚, 花柱斜出。 成熟心皮1-2, 紫紅色, 球形, 直徑5-6mm, 表面有細小腺點。 種子球形, 直徑4-5mm。 花期3-4月, 果期7-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500m的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密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湖北、湖南、廣東、南海、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小枝圓柱形, 外表粗糙, 紅褐色, 有縱棱線, 小刺極少。 單葉互生, 葉片披針形, 長4-7cm, 寬2-4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邊緣有波狀淺齒。 小枝質硬脆, 葉革質。 氣做, 味微辛。

【性味】辛;溫;小毒

【歸經】肝;肺經

【功能主治】散寒燥濕。 主寒濕腳氣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煎水洗。

【各家論述】

1.《貴州草藥》:燥濕殺蟲。 治腳氣痛。

2.《廣西藥植名錄》:種子:治眼翳膜。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