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食療調治老人耳背

老年人耳聾耳背並不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不是所有的人到老了都是會出現耳聾耳背等症狀的。 那麼老年人要想避免耳聾耳背吃什麼好呢?

食療調治老年性耳聾

(1)枸杞粥:枸杞子15克, 大米適量, 煮粥服食。

(2)豬腎粥:豬腎2枚, 大米60克, 蔥白適量。 豬腎洗淨切塊與米合煮成粥, 加入蔥白及調料服食。

(3)狗肉煲黑豆:狗肉1斤, 黑豆60克。 共煲極爛, 調味分服。

(4)豬腎煲黑豆:豬腎2枚, 黑豆60克。 共煲爛熟, 調味佐膳服食。

(5)羊骨粟米粥:羊骨適量, 粟米100克, 陳皮5克, 生薑3片。 共煮粥, 鹽調味服食。

(6)羊腎杜仲湯:羊腎1枚, 杜仲12克, 補骨脂12克。 羊腎洗淨切塊, 杜仲、補骨脂用紗布包好, 加水共煮熟, 食肉飲湯。

(7)豬肉山萸補骨湯:瘦豬肉100克, 山萸肉、補骨脂、知母各10克, 龜板20克。 將藥物先煎去渣, 加豬肉煮熟, 吃肉飲湯。

(8)黃酒燉烏雞:雄烏雞1只, 黃酒1公斤。 將雞宰殺去內臟洗淨, 放鍋內, 加入黃酒, 煮開後用文火燉至肉爛,

用鹽調味, 食肉飲湯。

(9)刀豆煮豬腎:刀豆100粒, 豬腎1枚, 將豬腎半剖開剔除白網膜, 把刀豆放於豬腎內, 用細線捆緊, 以文火煮熟, 用鹽調味, 吃肉飲湯。

(10)羊肉蓯蓉粥:精羊肉100克, 肉蓯蓉20克, 大米60克。 將肉蓯蓉加水煎汁去渣後, 入羊肉、大米煮粥, 熟後加調料服食。

(11)黑豆煨塘虱:黑豆60~90克, 塘虱魚2~4條, 去腸髒。 共放入瓦鍋加適量水, 文火煨熟, 鹽調味服食。

(12)鯉魚腦髓粥:鯉魚腦髓30克, 大米60克, 煮粥服食。

5個痰熱咳嗽食療的偏方

痰熱咳嗽為邪犯氣道、肺失宣肅而致痰熱蘊肺證患者,若表邪未解可兼見表症。 臨 床表現為咳嗽、痰黃稠、咯吐不爽,鼻塞流濁涕,咽痛聲啞,舌質紅,苔薄黃或膩,脈滑數;西醫診斷為支氣 管炎,多有受涼感染或接觸史,肺部聽診可聞及幹、濕性羅音。

痰熱咳嗽常見症狀:咳嗽聲粗, 氣息急促, 喉中聽到痰聲, 咳黃豁痰, 難以咳出, 有時有腥味, 甚至為血痰, 自覺身體發熱, 口渴。

1.荸薺海蜇飲:荸薺200克, 海蜇皮100克, 水煎, 分服。

2.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節, 各等量, 切碎, 取汁, 頻服。

3.蘆根粥:鮮蘆根150克, 竹茹15克, 生薑3克, 粳米50克。 先煎前二味藥取汁, 入米煮粥 , 待熟時加生薑, 稍煮即可。

4.杏仁糖:帶皮苦杏仁、冰糖各等份, 研碎混合, 刺成杏仁糖, 早服各沖服3克。

5.核桃+冰糖+山楂水:核桃仁150克, 冰糖200克, 山楂50克。 先將核桃仁水浸糜成漿, 再將山楂熬成汁, 去滓 , 入冰糖及核桃漿同煮熟。 隨意食。

6.冬瓜子紅糖水:冬瓜子15克, 加紅糖少許, 搗爛後開水沖服, 一日2次。

最適宜眼花老人的食療方

生活中很多的飲食習慣都關乎著自身的健康,

在面對各種營養的時候, 我們要如何選擇, 這是個與健康直接相關的問題。 如何選擇營養?怎樣選擇飲食?無論如何吃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祖國醫學認為, 老人眼花是由於人上了年紀後, 氣血漸衰, 肝腎精氣虧損, 不能榮養眼目所致, 因此治療以補腎養肝為主, 專家同時還為眼花老人推薦了7則食療方, 供選用。

1.枸杞蛋:枸杞子20克, 與兩隻雞蛋調勻, 蒸熟, 服用。 此方對頭昏眼花、多淚者有顯效。

2.醬醋羊肝:將羊肝洗淨切片, 勾芡、素油爆炒, 調以醬油、醋、料酒、薑。 此菜可為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者常吃。

3.紅肝丸:取紅花10克, 與250克豬肝共剁為泥, 加芡粉少許, 做成丸子蒸食。 此方對肝陰虛兼瘀者適宜;對白內障術後眼中血絲,

可起到促進消散的作用。

4.胡蘿蔔粥:取胡蘿蔔100克, 粳米200克。 先將胡蘿蔔洗淨切成小碎粒, 再與粳米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稀粥, 每天早晚食用。 此粥若經常食用, 持之以恆, 還可防治高血壓, 增強老年人體質。

5.何首烏粥:何首烏60克, 粳米200克, 大棗10枚(去核)。 先將何首烏加適量清水煎煮半小時, 然後去渣留汁, 再將粳米、大棗一起加入何首烏汁中煎煮成粥, 每天早晚食用。 此粥適用於肝腎虧損所致眼花。

6.女貞子粥:取女貞子30克、枸杞子30克, 粳米200克, 冰糖少許調味。 先將女貞子和枸杞子加清水小火煮沸半小時, 然後去渣留汁, 再將粳米、冰糖一起加入上述藥汁中煎煮成粥, 每天早晚食用。 此粥適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眼花。

7.黑豆粥:取黑豆100克,

浮小麥50克, 粳米100克。 先將浮小麥用紗布包好與黑豆一起加水適量煎煮, 待黑豆煮開花後, 去掉浮小麥渣, 再加入粳米煮成粥, 每天早晚食用。 此粥滋補肝腎, 可改善老人眼花症狀。

小編提醒:為了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 禍從口出, 病從口入, 為了遠離疾病, 為了健康的身體, 我們要時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