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這種症狀是再障貧血的主要表現

再生障礙貧血是屬於身體多種原因所導致的骨髓造血衰竭的一種疾病, 一般出現貧血, 感染等症狀, 並且會使身體出現高燒或者是嚴重低燒等, 尤其是白天頭暈比較嚴重, 死亡幾率比較高, 會導致血癌。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組綜合病徵。 一般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發熱(高燒或低燒), 並伴有走路乏力, 頭暈等症狀。 血液病中(包括溶血貧血、缺鐵貧血、骨髓纖維貧血、粒細胞白血病、地中海貧血、淋巴白血病……)再障和白血病死亡率占80%, 急性再障和白血病的死亡率占95%, 故再障素有“軟癌”之稱, 白血病有“血癌”之稱。

再障貧血的特點

1、全血細胞減少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 如白細胞減少則病人易感染, 出現發熱等;紅細胞減少而見心悸、乏力、頭暈等;血小板減少則見出血情況;

2、骨髓增生低下, 黃髓增加呈脂肪化,

而造血組織(紅髓)減少;

3、 一般常用的抗貧血藥治療無效。

再障貧血症狀

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 進展迅速, 常以出血和感染發熱為首起及主要表現。 病初貧血常不明顯, 但隨著病程發展, 呈進行性進展。 幾乎均有出血傾向, 60%以上有內臟出血, 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視力障礙)和顱內出血。

皮膚、粘膜出血廣泛而嚴重, 且不易控制。 病程中幾乎均有發熱, 系感染所致, 常在口咽部和肛門周圍發生壞死性潰瘍, 從而導致敗血症。 肺炎也很常見。 感染和出血互為因果, 使病情日益惡化, 如僅採用一般性治療多數在一年內死亡。

慢性型再障

起病緩慢, 以貧血為首起和主要表現;出血多限於皮膚粘膜, 且不嚴重;可併發感染, 但常以呼吸道為主, 容易控制。 若治療得當, 堅持不懈, 不少患者可獲得長期緩解以至痊癒, 但也有部分病人遷延多年不愈, 甚至病程長達數十年, 少數到後期出現急性再障的臨床表現, 稱為慢性再障急變型。

再障貧血患者的共同點

患“再障”後各種血細胞都會下降, 淋巴增多, 淋巴細胞在70%以上的易患急性再障、發燒、出血。 “再障”患者骨髓無造血功能, 血色素在6g以下的易輸血維持。 輸血的量與病情的轉變有關。 患急慢“再障”後, 最怕感冒、發燒、爆怒生氣、自然腹瀉、勞累過度、出血。 每遇這六種情況,

血細胞都會下降。 “再障”患者結婚後病情會加重。 “再障”不遺傳, 不傳染, 也不影響生育。

再障貧血的一般誘因

化學因素:砷、奔、鉛中毒等。

藥物:氯黴素、合黴素、新諾明、辛苛芬、綠丙嗪、苯巴比妥、安乃近等。

農藥中毒:3911、1059、1605等。

物理因素:電離子輻射、X線輻射、核輻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