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穩定血糖飲食三部曲!菜肴順序倒著吃擺脫糖尿病

良好的血糖控制, 除了適當的藥物介入外, 運動與飲食都是不可或缺的。 運動與飲食的控制, 需要病人自己努力執行, 才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飲食控制最重要的原則, 就是定時定量與均衡飲食。 最近的研究證實, 只要改變進食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後吃飯, 能更容易的控制好血糖。

先吃蔬菜有利於血糖控制

吃飯時面對美食, 你會怎麼吃呢?大部分的人都是先吃幾口飯, 再搭配雞、鴨、魚、肉等各式菜色, 也許你很注意均衡的飲食, 會多吃幾口菜來搭配, 更多的人就是吃個幾口意思意思, 吃完飯菜後, 再喝一碗湯作為滿足的收尾。 近年來, 一些研究發現, 改變用餐的順序, 可能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1、抑制血糖快速上升

蔬菜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 可延長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時間, 從而延遲糖分在小腸裡的吸收, 進而延緩了餐後血糖上升, 血糖的波動也比較平穩。

2、增加飽足感

通常大家都習慣一開始吃得比較多, 等到進食一段時間後飲食的量就會慢慢減少, 蔬菜的熱量低, 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低, 先吃蔬菜與豆魚肉蛋類先有飽足感後, 最後吃對血糖影響較大的澱粉與水果, 自然就比較容易控制份量。

值得注意的是, 相關的研究中, 吃蔬菜的時間至少超過5分鐘, 所以如果是狼吞虎嚥不到10分鐘就把所有飯菜吃完, 效果也許就沒有那樣明顯了, 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指出, 細嚼慢嚥於控制熱量攝取有幫助。

3、調節代謝功能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負責生理功能的調節, 對身體健康很重要。

4、保護心血管

蔬菜中的植物化學物質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 有助於抑制活性氧對細胞的危害、保護心血管健康。 很多病人不喜歡吃蔬菜, 但如果只是改變一下自己的習慣, 在吃飯前先吃8分碗以上的蔬菜, 就可以輕易改變血糖的狀況, 是非常值得嘗試的事!

穩定血糖飲食三部曲

1、先吃蔬菜

富含纖維質, 產生飽足感。 碳水化合物(醣類)含量少, 對血糖影響較小。 研究發現, 每餐先吃150g以上的蔬菜(約8分碗), 可以穩定餐後血糖。

2、再吃豆魚肉蛋類

碳水化合物(醣類)含量少, 對血糖影響較小。 延長食物在胃停留的時間, 消化過程慢。 比較有飽足感。

3、最後吃飯跟水果

含碳水化合物(醣類)對血糖影響大。

在蔬菜與肉類之後吃, 較不易使血糖驟升。 開始吃東西後約10-15分鐘再來吃飯, 效果比較明確。 飯與水果份量還是要維持固定, 血糖才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