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腦梗死護理問題及措施

在我們的身體當中, 血管起到運輸營養的作用, 但是如果血管當中的垃圾越來越多, 很容易導致血管堵塞, 如果腦部血管出現了堵塞情況, 就會出現腦梗死。 因為血管不能及時為腦細胞或者是神經組織輸送養分, 就會導致細胞或神經壞死。 那么, 一旦患有腦梗死, 該如何護理呢?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 中醫稱之為卒中或中風。 本病系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 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 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 腦梗死依據發病機制的不同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等主要類型。 其中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 約占全部腦梗死的60%, 因而通常所說的‘腦梗死’實際上指的是腦血栓形成。

本病的病死率約為10%, 致殘率可達50%以上。 存活者的復發率高達40%, 腦梗死復發可嚴重削弱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 而且可明顯增加死亡率。

腦梗死急性期和恢復期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 其中吸入性肺炎、褥瘡、尿路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吞咽困難所致營養不良等可明顯增加不良預后的風險。 因而對這些并發癥的有效防治和密切護理也是腦梗死規范化治療過程中一個關鍵的環節。

應盡早啟動腦梗死患者個體化的長期康復訓練計劃, 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康復措施。 有研究結果提示腦梗死發病后6月內是神經功能恢復的‘黃金時期’, 對語言功能的有效康復甚至可長達數年。

同時, 對腦梗死患者心理和社會上的輔助治療也有助于降低殘疾率, 提高生活質量, 促進其早日重返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