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頭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緩解頭痛延緩衰老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人注重保健, 尤其在疾病高發的冬季更是加重了保健工作。 中醫指出, 在我們的頭和面部分佈著很多的穴位, 如果你閑來無事, 不妨按按頭面部的這些穴位, 可以幫助你緩解頭痛等一些不適的症狀, 還可防止皺紋的出現, 延緩衰老。

(1)雙掌按頭:坐位, 用雙手掌心分別置於頭兩側的顳部, 用力對按1分鐘左右。 該手法有健腦、寧神、止痛的作用, 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血虛性頭痛、低血壓病、頭暈等症。

(2)按揉腦空:坐位, 用雙手拇指羅紋面分別按揉兩側腦空穴半分鐘, 以酸脹為宜, 其他手指置於旁邊以助力。 該手法可防治頭痛、目眩、頸項強痛等病症。 腦空穴大致位於頭後枕外隆突的上緣, 距正中線約三橫指。

(3)按揉風池:坐位, 用雙手拇指羅紋面分別按揉兩側風池穴半分鐘, 以酸脹為宜, 其他手指在旁助力。 該手法有醒腦開竅的作用,

可防治頭痛、目眩、目赤腫痛、耳鳴、中風、頸項強痛等病症。 風池穴大致位於耳後高骨與頸肌之間的窩中, 後髮際內。

(4)拍擊頭頂:坐位, 眼睛平視前方, 牙齒咬緊, 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門處做左右節律的拍擊動作, 約半分鐘。 該手法有醒腦安神、消除大腦疲勞、寬胸理氣的作用, 常用於頭痛、頭暈、失眠、胸悶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5)指叩頭部:坐位, 雙手五指自然彎曲成鉤狀, 手指之間自然分開, 雙手交替從頭的前髮際處叩或點至後髮際處, 反復叩、點約半分鐘。 其作用和防治的疾病同上法。

(6)分抹前額:坐位或仰臥位, 以雙手食指屈曲成弓狀, 用第二指節的橈側面從前額正中向兩側分抹至鬢角髮際處, 約半分鐘。 該手法有醒腦安神、潤澤額部皮膚、增強額部皮膚的張力、防止額前出現皺紋的作用,

常用于美容和防治頭痛、頭暈、失眠等病症。

(7)指抹眉弓:坐位或仰臥位, 用兩手中指、食指羅紋面對置於兩眉頭凹陷處的攢竹穴, 由內向外沿眉弓經魚腰至眉梢處, 約半分鐘, 兩手的拇指分置於兩側面頰部以助力。

該手法有醒腦明目的作用, 可防治頭痛和各種眼病。

(8)按揉印堂:坐位或仰臥位, 用一手的中指按揉印堂穴半分鐘, 該手法可防治頭痛、頭暈、失眠健忘、鼻衄、鼻淵等病症。

(9)點按攢竹:坐位或仰臥位, 用兩手的拇指指端對置於兩眉的眉頭攢竹穴處, 稍用力向下點按半分鐘, 以酸脹為度。 該手法有醒腦明目、疏風清熱的作用, 常用來防治頭痛、頭暈和各種眼病。 攢竹位於眉頭處眼眶的小凹陷中。

(10)點按魚腰:坐位或仰臥位, 以兩手的拇指指端對置於兩眉的中點魚腰穴處, 稍用力向下點按半分鐘, 以酸脹為度。 該手法可以防治眉棱骨痛、眼瞼下垂、眼瞼瞤動、目赤腫痛、目翳等病症。

(11)指掐睛明:坐位或仰臥位, 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指甲掐兩側的睛明穴半分鐘,

以酸脹為度。 該手法有醒腦明目、疏風清熱的作用, 常用來防治頭痛、頭暈和各種眼病。 睛明穴位於眼睛目內眥處。

(12)按揉四白:坐位或仰臥位, 用兩手的食指羅紋面分別按揉兩側的四白穴半分鐘, 以酸脹為度。

該手法可用來防治目赤痛癢, 眼瞼瞤動、目翳等病症。 四白穴位於鼻旁目眶下緣下的凹陷中。

(13)按揉太陽:坐位或仰臥位, 用兩手的中指分別按揉兩側的太陽穴半分鐘, 以酸脹為度。 該手法常用於防治各種頭痛、頭暈、眼病、感冒等病症。 另外, 還可增強眼外角皮膚的張力, 防止和減緩眼外角出現皺紋。

(14)指抹眼眶:坐位或仰臥位, 雙眼輕閉, 用兩手的食、中二指分別置於兩眼的上、下眼眶, 由內向外沿眼眶的上、下緣摩動約半分鐘, 該手法常用於防治各種眼病, 還有防止眼瞼下垂的作用。

(15)掌心壓眼:坐位或仰臥位, 雙眼輕閉, 兩手掌心搓熱後, 趁熱分別置於兩眼球上, 慢慢向下壓, 待眼球有微脹感時將手抬起, 反復操作3~5次, 該手法常用於防治各種眼病。

(16)拿捏鼻根:坐位或仰臥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鼻根的兩側,然後拿捏鼻根部肌肉約半分鐘,該手法具有疏通鼻竅、活絡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防治各種鼻病和前額痛。

(17)揉推鼻部:坐位或仰臥位,用兩手的食指同時按揉兩側迎香穴半分鐘,然後兩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併攏,分別從迎香穴向上推抹鼻旁至鼻根部30次,使按摩的局部產生輕微的溫熱感。該手法有疏通鼻竅、增加面部肌肉張力的作用。常用於防治各種鼻病和面神經麻痹。

(18)按揉頰車:坐位或仰臥位,用兩手的食指和中指併攏,分別按揉兩側頰車穴半分鐘,以酸脹為度。該手法常用於防治牙痛、口眼歪斜、頰腫、口噤不語等病症。頰車穴位于咬緊牙關時咬肌隆起處。

(19)舔摩口腔:坐位或仰臥位,口唇輕閉,以舌在上、下齒及齒齦處依次進行舔摩3~5次,該法具有促進血運、清潔牙齒、消炎鎮痛的作用。常用於防治牙齦炎、老年性牙齦萎縮等牙病。

(20)輕叩牙齒:坐位或仰臥位,口唇輕閉,上下齒輕輕叩擊30次,該手法能改善牙床部的血液迴圈、預防牙疾、常用於防治老年性牙齒鬆動和脫落。

(21)擊鳴天鼓:坐位,雙手掌心緊按兩側耳孔,食、中、無名指三指同時輕輕彈擊頭後枕骨部30次,然後,手指緊按後頭枕骨部,掌心用力按耳孔處,再突然放開,連續開閉10次。該手法具有疏通耳絡、開竅益聰的作用。常用於防治耳聾、耳鳴等病症。

(22)揉捏耳部:坐位,以拇指、食指分別置於耳廓前後,自耳尖起沿耳輪揉捏至耳垂止,反復揉捏3~5遍。該手法有開竅益聰、清醒頭腦、強身健體的作用,常用於防治耳聾、耳鳴、頭暈、腦脹等病症。

(23)按揉耳部:坐位,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分開,中指分別置於聽宮穴,食指分別置於翳風穴,同時按揉兩穴半分鐘。該手法有清醒頭腦、加強聽覺的作用,常用於防治頭腦悶脹、耳聾、耳鳴的病症。

(24)捏拉耳垂:坐位,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兩耳的耳垂,先進行揉捏10次後,再稍用力向下牽拉10次。該手法有開竅益聰、瀉肝明目、滋腎降火的作用,常用於防治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耳癢等病症。

(25)搓手浴面:坐位或仰臥位,先將兩手搓熱,然後兩手掌心緊貼前額,用力由上向下擦到下頜,再從兩側向上繞到前額做環轉運動,反復操作10次。該手法有清醒頭目、潤澤皮膚的作用,可使面色紅潤、面部皮膚柔嫩,常用來防治面神經麻痹、面部容顏衰老。

(16)拿捏鼻根:坐位或仰臥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鼻根的兩側,然後拿捏鼻根部肌肉約半分鐘,該手法具有疏通鼻竅、活絡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防治各種鼻病和前額痛。

(17)揉推鼻部:坐位或仰臥位,用兩手的食指同時按揉兩側迎香穴半分鐘,然後兩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併攏,分別從迎香穴向上推抹鼻旁至鼻根部30次,使按摩的局部產生輕微的溫熱感。該手法有疏通鼻竅、增加面部肌肉張力的作用。常用於防治各種鼻病和面神經麻痹。

(18)按揉頰車:坐位或仰臥位,用兩手的食指和中指併攏,分別按揉兩側頰車穴半分鐘,以酸脹為度。該手法常用於防治牙痛、口眼歪斜、頰腫、口噤不語等病症。頰車穴位于咬緊牙關時咬肌隆起處。

(19)舔摩口腔:坐位或仰臥位,口唇輕閉,以舌在上、下齒及齒齦處依次進行舔摩3~5次,該法具有促進血運、清潔牙齒、消炎鎮痛的作用。常用於防治牙齦炎、老年性牙齦萎縮等牙病。

(20)輕叩牙齒:坐位或仰臥位,口唇輕閉,上下齒輕輕叩擊30次,該手法能改善牙床部的血液迴圈、預防牙疾、常用於防治老年性牙齒鬆動和脫落。

(21)擊鳴天鼓:坐位,雙手掌心緊按兩側耳孔,食、中、無名指三指同時輕輕彈擊頭後枕骨部30次,然後,手指緊按後頭枕骨部,掌心用力按耳孔處,再突然放開,連續開閉10次。該手法具有疏通耳絡、開竅益聰的作用。常用於防治耳聾、耳鳴等病症。

(22)揉捏耳部:坐位,以拇指、食指分別置於耳廓前後,自耳尖起沿耳輪揉捏至耳垂止,反復揉捏3~5遍。該手法有開竅益聰、清醒頭腦、強身健體的作用,常用於防治耳聾、耳鳴、頭暈、腦脹等病症。

(23)按揉耳部:坐位,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分開,中指分別置於聽宮穴,食指分別置於翳風穴,同時按揉兩穴半分鐘。該手法有清醒頭腦、加強聽覺的作用,常用於防治頭腦悶脹、耳聾、耳鳴的病症。

(24)捏拉耳垂:坐位,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兩耳的耳垂,先進行揉捏10次後,再稍用力向下牽拉10次。該手法有開竅益聰、瀉肝明目、滋腎降火的作用,常用於防治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耳癢等病症。

(25)搓手浴面:坐位或仰臥位,先將兩手搓熱,然後兩手掌心緊貼前額,用力由上向下擦到下頜,再從兩側向上繞到前額做環轉運動,反復操作10次。該手法有清醒頭目、潤澤皮膚的作用,可使面色紅潤、面部皮膚柔嫩,常用來防治面神經麻痹、面部容顏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