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療方法

尤其是人得了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這種病看似神秘, 本來體質就比較差, 所以就特別容易患上這種病了。

一、治療

慢性骨髓炎的治療原則是盡可能徹底清除病灶, 摘除死骨, 清除增生的瘢痕和肉芽組織, 消滅死腔,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為癒合創造條件。 為達此目的, 單用藥物常不能奏效, 必須採用手術和藥物綜合療法。

1、抗生素治療

應在傷口或竇道附近多次取標本, 作細菌包括厭氧菌的培養, 以便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由於藥物在骨內的濃度遠低於血液中的濃度, 因此必須應用較大劑量的抗生素進行為期6~12周的治療。

Mader(1995)在動物實驗證實, 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者, 應用克林黴素(氯林可黴素)可獲得高比例的骨/血漿藥物濃度, 建議在克林黴素(氯林可黴素)之後, 再選用萬古黴素、萘夫西林(乙氧萘青黴素)、妥布黴素、頭孢唑啉和頭孢菌素等可獲得良好的療效。 若未知致病菌或病情嚴重或有廣泛軟組織感染等情況下, Walenkamp(1997)主張採用阿莫西林(amoxycillin)聯合用慶大黴素, 可有效的對抗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及多數厭氧菌, 待數天后獲得細菌培養結果後, 再更換抗生素。

2、手術治療

凡有死骨、死腔、竇道流膿, 有充分新骨形成包殼, 能支持肢體者, 均應手術治療。 術前、術中和術後均應給予足量有效抗生素。 手術前注意改善全身情況(如給予高蛋白飲食、輸血等),

增強抵抗力。 手術治療方法, 包括病灶清除術、帶蒂肌瓣填充術及骨移植術等。

(1)病灶清除術:切除竇道, 摘除死骨, 清除肉芽組織、壞死組織及瘢痕組織, 然後用骨鑿鑿除骨腔邊緣部分骨質, 使死腔變為碟形, 稱碟形手術。 碟形化手術應注意不可去除過多骨質, 防止發生骨折。 如病變淺而小, 周圍有豐富的軟組織, 可將皮下組織和皮膚作全層間斷縫合, 使軟組織向碟形內凹陷, 消滅死腔, 用滴注引流法, 約2周癒合。 傳統的奧爾(Orr)法, 是在上述手術後, 用凡士林紗布填平傷口, 外用管形石膏;4~6周更換1次敷料和石膏, 使肉芽組織逐漸填平傷口而達到二期癒合。 其缺點為:傷口長期不愈, 臭味難以忍受, 鄰近關節因固定過久而僵硬,

患肢肌肉萎縮, 目前很少應用。

如行病灶清除後骨腔較大, 可選用下述方法處理:

①帶蒂肌瓣填充術:清除病灶後, 將切口鄰近的健康肌肉從遠端游離一段, 形成有寬大蒂部迴圈良好的肌瓣, 充填於骨髓腔內, 松松縫合傷口, 滴注引流。 操作時, 應保留肌瓣的血管和神經, 肌瓣不宜過長, 避免張力與扭轉。

對於長期感染多次手術後有廣泛瘢痕形成, 消滅死腔及創面困難者, 可應用顯微外科技術, 游離帶血管的皮瓣或肌瓣充填死腔及覆蓋創面, 由於有豐富的血液供應, 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 可一次完成手術。

②滴注引流法:是慢性骨髓炎清除病灶後的基本方法。 1956年以來作者所在科應用此法治癒大量病人, 現為國內外較普遍應用的方法。

清除病灶後, 去除部分硬化骨壁, 消除或淺化骨腔, 使呈碟形;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後, 松松縫合皮膚, 不逐層縫合。 利用骨面滲血, 凝血塊可自行充填機化。 傷口放2根直徑3~5mm的塑膠管或細導尿管, 將其一端剪成斜面, 開3~5個側孔, 平行放置於腔內。 一根作為入水滴入管, 置於高位;另一根用負壓吸引, 置於低位, 以利引流。 注意防止管腔堵塞。 兩管的另一端從傷口旁2~5cm處健康皮膚上戳口引出, 用絲線縫合固定於皮膚上。 入水管滴入含有敏感抗生素的生理鹽水, 常用青黴素80萬U, 氯黴素、卡那黴素O.5g或慶大黴素8萬U, 選其中1種溶於1000ml生理鹽水。 每天用量2000~3000ml。

術後應注意保持兩管通暢, 這對於保證治療成功有重要作用。

術後24h內可有較多滲血, 每隔2~3h宜加快滴注半分鐘, 以免滲血凝固堵塞。 滴注持續1~2周。 拔管指征為:體溫正常, 傷口局部無炎症, 流出的液體清澈透亮。 先拔除滴入管, 繼續吸引1~2天后, 傷口內無滲出物時拔除引流管。 本療法如施行得當, 效果好。 其優點為傷口完全閉合, 可防繼發感染, 抗生素液可充分沖洗引流, 癒合快, 大多可獲一期癒合。

(2)骨移植術:用於治療慢性骨髓炎的骨移植術常用的有以下2種。

①開放性網狀骨移植術(opencancellousbonegrafting):Rhinelander于1975年首先應用此法治療慢性骨髓炎。 適用於《4cm》4cm的骨缺損, 尤其是骨幹處缺損不適用於本法。 在施行清創術徹底清除失去活力的壞死骨及軟組織後3周, 傷口潔淨, 肉芽組織生長良好, 可行網狀骨移植術。 通常取自體骨髂骨充填骨缺損,

若骨移植處穩定性差, 可用外固定架固定, 以利移植骨長入。

②帶血管的游離骨移植術(vascularizedfreebonegrafting):適用於伴有軟組織損失, 大於6cm的大塊骨缺損。 其優點為植入後即可提供充分的血供, 有利於增加局部抗生素的濃度。 最常用的取骨部位是腓骨和髂骨脊, 移植腓骨的長度可至6~35cm, 而取髂骨移植者則其長度不宜超過8cm, 腓骨的血供來自腓骨血管(peronealvessels), 位於腓骨中1/3處, 髂骨的血供來自旋髂深血管(deepcircumflexiliacvessels)的分支以及經內層骨質進入骨的血管。 一般在徹底清創後1~2周即可行帶血管的游離骨移植術。

③局部抗生素治療:植入浸潤慶大黴素的聚甲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進行局部抗生素治療, 是處理慢性骨髓炎的一種新方法。 在徹底清創清除死骨異物後, 將浸潤慶大黴素之PMMA串珠植入感染部位,一期縫合傷口。藥效學研究表明,局部慶大黴素濃度為全身用藥時的200倍,藥效可維持較長時間,對敏感試驗中檢出之耐藥菌株也可殺滅。同時,血清與尿中之濃度則低於全身用藥時,對腎功能不全患者也無禁忌。當骨髓炎病灶周圍軟組織有急性炎症時,可在手術前後合併全身給藥,但不超過3~5天。與抗生素全身給藥相比,慶大黴素-PMMA可在感染部位釋放高濃度的抗生素而不受局部血供影響,避免了長期全身使用抗生素之毒副作用,還可一期縫合傷口,不必嚴格臥床。但除骨髓炎殘腔過大無法用局部肌瓣或植骨填充時可行永久性植入外,所植入之慶大黴素-PMMA串珠均須二次手術取出。

Garvin等(1994)報導使用聚交酯與聚乙交酯共聚物作為抗生素載體代替PMMA治療骨髓炎,在動物實驗取得成功。此共聚物在體內水解為乳酸和乙醇酸,是對人體無害的天然代謝產物,可避免再次手術取出植入物。選擇不同單體組成、不同結晶度和分子量的共聚物,或改變植入物的幾何形狀,可以設計出以不同速度釋放藥物的載體。此外,聚交酯與聚乙交酯可用作多種抗生素的載體,而PMMA只能用於熱穩定的抗生素。

(3)特殊類型的慢性骨髓炎處理:

①局限性骨膿腫:須鑿開膿腫腔,清除膿液,徹底刮除腔壁肉芽組織,縫合傷口,滴注引流。

②硬化性骨髓炎:常有骨髓腔閉合,腔內壓力較高。鑿開骨皮質,顯露及貫通骨髓腔,可解除髓腔內張力並引流,疼痛即可解除。如骨硬化區內X線顯示有小透光區,須手術鑿除,並清除肉芽組織或膿液,疼痛即漸解除,骨增生亦可停止。

(4)病灶切除術:病骨部分切除,不影響功能者,可局部切除。如腓骨中上段、髂骨、肋骨、股骨大粗隆、橈骨頭、尺骨下端和肩胛骨等部位的骨髓炎,可將病骨局部切除,恢復較快。

(5)截肢術:應用極少。其指征為:病程較長的慢性骨髓炎受累骨質廣泛,肢體嚴重畸形,患肢廢用或周圍皮膚有惡變者,如足部多數小骨破壞廣泛,不能徹底清除病灶,肢體已喪失功能。

二、預後

慢性骨髓炎治療期較長,治療效果差,治癒後常留有肢體及關節功能障礙。

很多的人因為每天要面對的事情很多,所以經常的會出現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讓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將浸潤慶大黴素之PMMA串珠植入感染部位,一期縫合傷口。藥效學研究表明,局部慶大黴素濃度為全身用藥時的200倍,藥效可維持較長時間,對敏感試驗中檢出之耐藥菌株也可殺滅。同時,血清與尿中之濃度則低於全身用藥時,對腎功能不全患者也無禁忌。當骨髓炎病灶周圍軟組織有急性炎症時,可在手術前後合併全身給藥,但不超過3~5天。與抗生素全身給藥相比,慶大黴素-PMMA可在感染部位釋放高濃度的抗生素而不受局部血供影響,避免了長期全身使用抗生素之毒副作用,還可一期縫合傷口,不必嚴格臥床。但除骨髓炎殘腔過大無法用局部肌瓣或植骨填充時可行永久性植入外,所植入之慶大黴素-PMMA串珠均須二次手術取出。

Garvin等(1994)報導使用聚交酯與聚乙交酯共聚物作為抗生素載體代替PMMA治療骨髓炎,在動物實驗取得成功。此共聚物在體內水解為乳酸和乙醇酸,是對人體無害的天然代謝產物,可避免再次手術取出植入物。選擇不同單體組成、不同結晶度和分子量的共聚物,或改變植入物的幾何形狀,可以設計出以不同速度釋放藥物的載體。此外,聚交酯與聚乙交酯可用作多種抗生素的載體,而PMMA只能用於熱穩定的抗生素。

(3)特殊類型的慢性骨髓炎處理:

①局限性骨膿腫:須鑿開膿腫腔,清除膿液,徹底刮除腔壁肉芽組織,縫合傷口,滴注引流。

②硬化性骨髓炎:常有骨髓腔閉合,腔內壓力較高。鑿開骨皮質,顯露及貫通骨髓腔,可解除髓腔內張力並引流,疼痛即可解除。如骨硬化區內X線顯示有小透光區,須手術鑿除,並清除肉芽組織或膿液,疼痛即漸解除,骨增生亦可停止。

(4)病灶切除術:病骨部分切除,不影響功能者,可局部切除。如腓骨中上段、髂骨、肋骨、股骨大粗隆、橈骨頭、尺骨下端和肩胛骨等部位的骨髓炎,可將病骨局部切除,恢復較快。

(5)截肢術:應用極少。其指征為:病程較長的慢性骨髓炎受累骨質廣泛,肢體嚴重畸形,患肢廢用或周圍皮膚有惡變者,如足部多數小骨破壞廣泛,不能徹底清除病灶,肢體已喪失功能。

二、預後

慢性骨髓炎治療期較長,治療效果差,治癒後常留有肢體及關節功能障礙。

很多的人因為每天要面對的事情很多,所以經常的會出現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讓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