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藏紅花有哪些藥用價值

紅花又名黃蘭、紅蘭花、草紅花、紅花菜、菊科紅花, 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晉代張華著《博物志》稱中原的紅花是“張騫得種于西域”, 可知其為絲綢之路上的物產之一。 東漢時的《雜病論》稱:“婦人六十二種風, 乃腹中氣血刺痛, 紅藍花酒主之。 ”《本草綱目》則稱其可“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今新疆仍盛產紅花。 紅花籽用來榨油, 花用來治病。 紅花油色黃、味香、液清, 是食用油中的上品, 經常食用紅花油可以防止動脈粥狀硬化, 治高血壓、中風、心力衰竭、心絞痛等症。 紅花的花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能, 主治婦女閉經、難產、死胎、產後惡露、瘀血作痛及治療跌打損傷等疾病。

紅花花色鮮豔, 花期變換多姿, 可種於庭院供人觀賞;曬乾制粉, 摻入麵粉, 製成食品, 味美可口, 增進食欲。 紅花含紅花甙, 紅花黃色素, 另含脂肪油, 稱紅花油, 是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亞油酸、亞麻酸、油酸等油脂類。 味辛、性溫, 是中醫常用的傳統婦科良藥。 我國古醫書如《本草經疏》、《本草匯言》、《本草述鉤元》、《本草衍義補遺》和《藥品話義》中對紅花均有詳實的記載和論述。 紅花能通經治血, 能補能瀉, 能破能養, 可行可導, 並因服法不同而有不同的功效。

新疆紅花歷史悠久, 分布面廣, 天山南北的廣闊平原地區均有種植。 貨源豐富, 除了供應國內市場需要外, 紅花和紅花籽都有一定數量出口外銷。

特別是新疆紅花, 與異名同功價值昂貴的西紅花(即藏紅花)相比, 可說是價廉物美, 經濟實惠。 因此, 頗受日本等國的歡迎。

我國傳統醫學從很早就開始利用紅花的藥性治療多種疾病。 清代名醫王清仁所撰寫的《醫林改錯》中記載了血府逐瘀湯, 後經中新藥業第五中藥廠技術人員的研究完善, 推出了改良劑型的血府逐瘀膠囊。 該藥以桃仁、紅花為主藥, 活血化瘀,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液凝固, 防止血栓形成, 其中紅花為血中之氣藥, 能瀉而又能補, 通過長期的實踐, 它使血府逐瘀膠囊成為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多種病症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