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被動吸煙有了新“防護衣”
■新聞背景
近日, 《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正式印發, 提出將實施控煙行動, 研究利用稅收、價格調節等綜合手段,
■約訪專家支修益:
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副會長
近日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 吸煙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將推動個人和家庭充分了解吸煙和二手煙暴露的嚴重危害;鼓勵領導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發揮控煙引領作用;把各級黨政機關建設成無煙機關;研究利用稅收、價格調節等綜合手段, 提高控煙成效;完善卷煙包裝煙草危害警示內容和形式。 到2022年和2030年, 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煙草煙霧中含有多種已知的致癌物, 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導致多種惡性腫瘤,
我國現有吸煙者逾3億, 迫切需要對煙草危害加以預防。 據統計, 每年因吸煙相關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 因“二手煙”暴露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10萬。
被動吸煙也可能得“吸煙病”
近年來, 全球很多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公民不再“被吸煙”,
眾所周知, 如果長期吸煙不僅可能引發癌癥, 還可能引發包括高血壓、中風、主動脈瘤、周圍血管病、肺炎、消化性潰瘍、粒細胞性白血病、白內障、髖關節骨折、牙周病等各種各樣的疾病。
隨著《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頒布, 更多的人會選擇在家里吸煙, 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女性和兒童受到“二手煙”即被動吸煙的侵害。
其實, 無論吸一手煙還是吸“二手煙”, 兩者都會損害健康。 絕大多數人對“二手煙”的健康危害并不了解。 “二手煙”是指每周至少有1次接觸15分鐘以上的環境煙草煙霧。 研究發現, 如果一個人每天吸入“二手煙”的時間超過15分鐘, 其患肺癌的幾率與吸煙者是一樣的。 一些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 患肺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6倍。
另外, 還有躲不掉的“三手煙”。 日本產業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在抽煙后45分鐘內, 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會從體內排出, 有的附著在身上, 有的飄散在周遭空氣中, 變成“三手煙”。 吸煙者如果在密閉的環境吸煙, 煙草中的致癌物質會滯留在沙發上、地毯上、枕頭被罩上或者各種裝飾品上。 而如果吸煙者在室外吸煙,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還會停留在頭發上、外套上。 這些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和空氣中的某些物質可以結合常致癌的亞硝酸類物質, 同樣會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 而且它們可以存在幾天、幾周甚至數個月。 如果兒童吸入“三手煙”, 還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綜合征、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甚至影響兒童的身高發育和智力發育。
“尼古丁依賴”是種病, 得治
為了避免“二手煙”“三手煙”對身體的傷害, 煙民應盡量減少在室內外吸煙, 及時盡早戒煙。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尼古丁依賴”列為了物質依賴的一種疾病。 相關數據顯示, 重度尼古丁依賴者戒煙的幾率小于3%。 不吸煙時會犯困、突然戒煙身體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 這些都是尼古丁依賴癥的表現。
很多煙民對煙草的危害缺少認識, 不知道吸煙也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 絕大多數煙民往往自己采取干戒的方法, 而并未得到科學有效的戒煙幫助, 所以導致很多重度或中度“煙草依賴”性煙民戒煙失敗。
拒絕晨起后的第一支煙對成功戒煙非常重要, 建議中、重度煙民起床后直接洗漱或晨練, 盡可能延長起床后吸第一支煙的時間。
對于尼古丁輕度依賴的煙民,可通過醫生制定的個體化戒煙方案和方法成功戒煙。而對于尼古丁中度或重度依賴的煙民則需在專業戒煙醫生和戒煙藥物的幫助下才可以成功戒煙。 盡可能延長起床后吸第一支煙的時間。
對于尼古丁輕度依賴的煙民,可通過醫生制定的個體化戒煙方案和方法成功戒煙。而對于尼古丁中度或重度依賴的煙民則需在專業戒煙醫生和戒煙藥物的幫助下才可以成功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