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藥一般貼幾天一療程
在身體出現很多疾患的時候, 經常會使用到膏藥進行治療, 特別是骨骼疼痛的時候。 膏藥跟其他的藥物不同, 一般需要貼在病患處一段時間, 持續性的用藥, 這樣才能獲得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使用的時間也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 那么, 膏藥一般貼幾天一療程?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一般來說, 膏藥一天就得換一次, 有的甚至半天就得換一次, 這要根據說明書上的藥效持續時間來定。 破潰的創面更應縮短換藥間隔, 以5—6小時為宜。 兩次應用之間還應適度清洗患處, 清除掉黏附在皮膚表面的藥垢, 之后讓皮膚適當休息1~2小時。 因為皮膚需要呼吸, 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 長時間敷貼膏藥, 造成局部溫度高、濕度大, 代謝廢物不能排出, 就會刺激局部皮膚, 造成瘙癢等不適癥狀。
膏藥貼太久的害處
如果膏藥一貼3天, 或者兩貼之間不清洗, 不留一點兒間隔,
如果延時不撕掉, 將會加重皮膚的負擔, 妨礙毛孔的通透, 阻塞汗液排出, 甚至會出現局部皮炎等。
皮膚出現紅腫起泡怎么辦
首先盡量不要將水泡弄破, 用消毒紗布敷在上面, 讓水泡自己消退。 即使想弄破水泡, 可以到醫院去, 也可以用家里的縫衣針, 先在火上將針尖燒紅, 稍微涼一涼后, 從水泡下端將其挑破, 將水放出后, 水泡的外皮不要動, 用消毒紗布敷好, 等待其自愈。
膏藥的正確貼法
先在紅腫痛部位, 用80%酒精消毒, 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傷口, 可用稀高錳酸鉀溶液洗凈膿血后試干, 再將折合的膏藥攤開, 放在小火上烘軟, 有時因病情需要, 在烘軟的膏藥上均勻撒上一些藥粉, 再反復折合, 攤開膏藥, 使藥粉混入其間, 以便更快、更好地發揮療效。
如出現患部發癢時, 需在膏藥外面按摩, 如果不見效, 可將膏藥揭下, 用酒精棉球涂擦發癢處, 再將膏藥加溫貼上。 如出現患處膿液時, 可在膏藥表面加些紗布, 或在膏藥被紙中夾剪一小孔, 使孔與傷口對應貼敷, 以便排膿。 對已糜爛, 疼痛不止, 或出現水泡者, 可貼拔毒膏治療, 或將膏藥揭下,
貼橡皮膏藥, 如傷濕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時, 應先將患處用酒精棉球擦凈, 撕去膏藥上的薄膜進行貼敷。 但如皮膚發生糜爛及外傷合并感染者, 不宜貼用。
膏藥中常含有芳香走竄的成分, 因此孕婦要慎用, 尤其忌在臍、腰、腹部貼用;皮膚過敏者也不宜貼用。 在貼膏藥期間, 應忌食生冷食物。 不用的膏藥可貯放在陰涼干燥處, 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