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艾附暖宮丸的功效與作用

環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整, 所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生。 要想能夠成功抵禦疾病的侵襲, 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調理身體, 讓身體做好準備。 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艾附暖宮丸這種方劑。

【處方】 艾葉(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吳茱萸(制)80g 肉桂20g 當歸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黃40g 黃芪(蜜炙)80g 續斷60g

【性狀】 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 味甘而後苦、辛。

【炮製】 上十味, 粉碎成細粉, 過篩, 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110~13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即得。

【功能主治】 理氣補血, 暖宮調經。

用於子宮虛寒, 月經不調, 經來腹痛, 腰酸帶下。

【用法用量】 口服, 小蜜丸一次9g, 大蜜丸一次1丸, 一日2~3次。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 密封。

【摘錄】 《中國藥典》

【處方】 艾葉(大葉者, 去枝、梗)90克 香附子(去毛)180克(俱要合時采者, 用醋1升, 以石罐煮一晝夜, 搗爛為餅, 慢火焙乾)吳茱萸(去枝、梗)大川芎(雀腦者)白芍藥(酒炒)黃耆(取黃色、白色軟者)各60克 當歸(酒洗)90克 續斷(去蘆)45克 生地黃30克(酒洗, 焙乾)官桂1.5克

【制法】 共為細末, 米醋打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經暖官, 養血安胎。 婦人子宮虛冷, 帶下白濁, 面色萎黃, 四肢疼痛, 倦怠無力, 飲食減少, 月經不調, 血無顏色, 肚腹時痛, 久無子息。 (不孕)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 空腹時用淡醋湯送下。

【注意】 服藥期間, 忌惱怒、生冷。

【摘錄】 《仁齋直指附遺》卷二十六

【處方】 艾葉(大葉者, 去枝梗)3兩, 香附(去毛)6兩(俱要合時采者, 用醋5升, 以瓦罐煮1晝夜, 搗爛為餅, 慢火焙乾), 吳茱萸(去枝梗)2兩, 大川芎(雀胎者)2兩, 白芍藥(用酒炒)2兩, 黃耆(取黃色、白色軟者)2兩, 川椒(酒洗)3兩, 續斷(去蘆)1兩5錢, 生地黃(生用)1兩(酒洗, 焙乾), 官桂5錢。

【制法】 上為細末, 上好米醋打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暖子宮, 調經止痛。 主婦人子宮虛冷, 帶下白淫, 面色萎黃, 四肢酸痛, 倦怠無力, 飲食減少, 經脈不調, 血無顏色, 肚腹時痛, 久無子息。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 食前淡醋湯送下。

【注意】 戒惱怒、生冷。

【摘錄】 《直指附遺》卷二十六

【處方】 南香附米1斤(4兩醋浸, 4兩湯浸, 4兩童便浸, 4兩酒浸, 各浸1宿, 焙乾), 北艾葉(焙乾, 搗爛, 去灰, 醋浸, 炒)4兩, 當歸1兩, 川芎1兩,

白芍(酒炒)1兩, 熟地黃(薑汁炒)1兩, 玄胡索子(炒)2兩, 甘草(生用)8錢。

【制法】 上為細末,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子宮虛寒, 經水不調, 小腹時痛, 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 空心米湯送下;酒亦可。

【摘錄】 《回春》卷六

【處方】 艾葉、香附(四制)、玄胡、熟地、甘草。

【制法】 上為末,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血癖;子宮虛寒, 經水不調, 小腹時痛, 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 米湯送下。

【摘錄】 《女科切要》卷二

【處方】 南香附子(去毛淨)1斤(分4制:酒浸4兩, 醋浸4兩, 鹽湯浸4兩, 童便浸4兩, 3日焙乾, 為細末), 北艾葉(溫水洗淨、焙乾, 研爛, 篩去灰, 醋浸, 炒幹)2兩, 當歸(酒洗)2兩, 川芎2兩, 白芍(酒洗)2兩, 熟地2兩。

【制法】 上為末,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理氣補血, 調經種子。 主婦人百病;婦人經水不調,

臨行作痛, 子宮虛冷, 不能孕育。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 淡醋湯送下。

【各家論述】 1.《醫林纂要》:四物以榮肝血, 艾、附以暖子宮, 醋以斂之, 使不妄行。 要以溫養子珠, 而為生物之本。

【摘錄】 《古今醫鑒》卷十一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帶來了關於艾附暖宮丸的食用方法之後, 是不是覺得關於艾附暖宮丸的學問非常的多?那麼喜歡養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