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多重人格的偏方

多重人格障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歸類于第一軸的解離癥的一種。 多重人格具有超過一個(若是2個則稱為雙重人格)的人格存在, 就有如“在一個身體里住著好幾個靈魂”。 事實上它有過多種名稱, 在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稱為“癔癥性身份識別障礙”, 屬癔癥;在ICD-10中稱為“多重人格障礙”, 屬分離(轉換)性障礙, 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屬解離型障礙。 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 尤其是性侵害。 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為佐證, 這或許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緣故。

當受到難以應付的沖擊時, 患者以“放空”的方式, 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 這對長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如近親相奸)來說, 或許是必要的。

1、催眠分析要比經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療效。

2、當治療者與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種良好的移情關系,

避免對患當中任何一個人抱以反感或惡意時, 治療最具動力。

3、鼓勵各分離的人格之間的內部交流, 因為這種內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體人格和后繼人格之間的隔墻。

4、分離人格的產生有些是因為未能滿足正常的需要, 對此應考慮需要的功能, 不能輕率處置。

5、治療者的責任是幫助患者將后繼的人格返回到它們最初的目標上來, 以便轉移后繼人格與主體人格的對立立場。

6、堅決不能操縱或離間主體人格和后繼人格, 因為這種策略通常會導致治療的失敗。

7、后繼人格一旦形成, 它就會強烈抵御企圖消滅它的一切努力。 因此, 治療者不能去消除它, 而應該注重它與主體人格的同一性,

設法整合它們, 使之像正常的情緒變化那樣操作。

8、通過宣泄, 把主體人格誘導回來, 讓其對原先無法接受的憤怒、不滿、沖動等承擔責任, 并用更為建設性的辦法處理它們。 由于誘導主體人格的過程也是發泄后繼人格的過程, 因此置于兩者之間的隔墻便會自動解體, 兩者的交流得以實現。

關于多重人格障礙疾病, 目前沒有沒有科學的系統療法可以針對性的治療, 大多數多重人格患者將持續多年方見好轉, 而且非常難以治療。 此種心理疾病, 還需要從心理上來進行疏通和治療。 雖然人們對多重人格研究的興趣日益增強, 但多重人格仍然是人格障礙中最難理解和應對的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