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你有多重人格傾向嗎?

對應於不同的社會環境, 人格存在很大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並沒有嚴格明晰的界限。 這也可能是每個人的生存之道——變通。 多重人格傾向, 本質上是一種通過頻繁變換人格來適應環境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努力。

儘管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懷疑自己馬上就要人格分裂了, 但其實, 真正的人格分裂非常罕見, 迄今為止, 見諸報導的尚不足50例。 所以, 我們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不必將多重人格的牌子隨便往自己身上套。 多重人格, 具有十分明顯的特徵:

● 不同人格有各自的年齡層, 各自的性別, 各自的價值觀。 每一種人格都是完整的, 有自己的記憶、行為、偏好, 可以獨立地與他人相處。

● 有一些人格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 有一些則各行其事。 在特定時間段內, 至少會有一兩個人格處於“值班”狀態, 不會出現好幾個人格爭奪控制權的混亂。

● 人格轉換時, 受環境影響很大,充滿戲劇色彩,

常伴有失憶現象。

一個人的“很多面”vs. 很多個“一個人”

正常人會用不同側面對應不同情境。 比如, 用自信面應付競爭,用脆弱面贏得同情,用藝術面應對上層社會, 等等。

有時, 當人面臨強烈的刺激,就會出現輕度的多重人格傾向, 這其實是一種適應環境的心理努力。

有時, 一個人對自己過度壓抑, 主人格存在缺陷, 多重人格傾向就會做出內心渴望做卻不敢做的事, 這是主人格蒼白單調的衍生物。

在極端、也非常少見的情況下, 多重人格發展成病態, 大多起因於嚴重的創傷。 據統計, 高達80%的病人在孩童期曾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 當患者承受不了痛苦時, 會幻想“這件事不 是發生在我身上”, 從自己身上分裂出另一些“自己”來承擔。 這些分裂的人格像一個個單獨的“人”, 患者以此營造出不同的假想世界, 以象徵性的逃跑來保護脆弱的自我,防止自己瀕於崩潰。

整合內心的“魔術方塊”

假如你擔心自己有分裂人格, 不用過度擔心, 大多數人不過是有一點點這種傾向而已。 你可以採取以下方法讓自己安心:

● 排除病態可能。 將自己和診斷標準作一比照, 就可以基本排除病態的可能。 如果實在擔心可尋求心理診療機構的幫助。

● 正視影子人格。 有時, 居住在我們心裡的“很多人”只是些影子人格, 他們圍聚在主人格周圍,

形成一個緩衝區域, 以滿足不同環境的要求。 這些影子人格就像魔術方塊的6面, 雖然可以自由轉換, 但畢竟還是魔術方塊的有機組成部分。 只要魔術方塊沒有解體, 這些影子人格就是有益的, 否則, 我們豈不成了單面人?接受自己的不同側面, 保持靈活性, 可以讓你的影子人格不會去“鬧分家”。

● 懂得適可而止。 面對生活中太多的壓抑、無奈和傷害, 我們需要釋放。 我們內心深處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多重人格的潛質, 這種多重性是心靈的潤滑油, 有利於調試安撫被環境抑制的自我。 但多重人格傾向畢竟是虛弱、恐懼和不安全感的產物, 如果一味沉溺於自造的各種假想人格, 不但會妨礙快樂的降臨, 還會產生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

因此, 要懂得適可而止, 回歸本我, 保存好世間那個獨一無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