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秋季警惕乾燥綜合征

40多歲的南京市民張女士最近常常感覺口乾舌燥, 嘴裡有異味。 喝水比平時多了三四倍, 但口渴依然難以緩解。 而且由於喝了太多水,

每天晚上要起夜四五次, 總睡不好覺。

家人以為她患上了糖尿病, 然而反復檢查血糖, 指標正常。 張女士認為自己是秋燥上火, 過段時間就會好, 也就沒當回事。 直到前幾天出現關節痛, 再次到醫院檢查, 被確診為乾燥綜合征。

該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累及外分泌腺體, 除了唾液腺和淚腺受損、功能下降而出現口幹、眼幹外, 也可能出現多系統損害的症狀。 病因目前尚不明確, 可能與遺傳、免疫、病毒感染以及性激素水準等因素有關。

乾燥綜合征尤其偏愛中年女性, 與秋燥症狀類似, 但危害更大。 乾燥綜合征呈多器官、多系統損害, 危害更為嚴重。 由於乾燥綜合征起病多隱匿, 大多數患者很難說出明確患病時間。

臨床表現也多樣, 累及唾液腺出現病變可出現口幹、多發性齲齒、腮腺炎等症。 累及淚腺則可使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 從而出現眼乾澀、有異物感、少淚等症。 除口眼乾燥外, 患者還可出現全身症狀, 如乏力、低熱、關節痛、皮疹, 30%~50%患者有腎損害, 還可表現為消化不良、肝硬化、周圍神經炎、甲狀腺功能低下、肺纖維化等。 另外, 臨床研究表明, 患有乾燥綜合征的人患惡性淋巴瘤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4倍。

中醫認為, 乾燥綜合征患者多為陰虛體質, 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 尤其到了以燥邪為主的秋季, 陰虛燥熱, 外燥引動內燥, 容易引發或加重病情。 中醫治療以滋陰潤燥, 活血通絡為主。 通過中醫辨證用藥, 能顯著改善全身乾燥症狀,

亦可兼顧調理體質的作用。 另外可以選用膏方以滋陰清熱, 調補肝腎, 不僅口感好, 而且服用方便。

預防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始。 日常生活中, 要保持口腔和眼部清潔、勤漱口;早睡早起, 避免熬夜;戒煙戒酒;做中小強度、間斷性的身體鍛煉, 如太極拳、氣功等, 控制出汗量, 及時補充水分。

(據《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