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胃疼拉肚子出血

胃疼、拉肚子出血是兩種常見的癥狀。 如果兩種癥狀一起出現的話, 那么就需要考慮是不是因為消化道出血所導致的了。 如果有消化道出血的問題的話, 那么很可能說明了人們存在著消化系統疾病、非消化系統疾病、機械性損傷、應激性潰瘍或者是藥物反應等健康方面的問題了。

一、病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癥、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藥物等因素引起, 也可因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1.消化系統疾病 如消化性潰瘍病, 急、慢性的胃炎、腸炎, 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

消化系統腫瘤等。

2.非消化系統疾病 各類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 腹腔內腫瘤播散轉移, 腸系膜栓塞等。

3.藥物因素 阿司匹林等藥物引起消化道黏膜損傷、凝血功能減弱, 引起出血。

4.機械性損傷 吞入或由肛門塞入異物, 胃鏡、腸鏡檢查等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 引起出血。

5.應激性潰瘍 創傷、燒傷、腦血管意外、大手術后等情況, 導致消化道出血。

二、癥狀

典型癥狀:

根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出血速度不同, 臨床表現各異。 小量(400ml以下)、慢性出血多無明顯自覺癥狀。 急性、大量出血時出現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癥狀, 甚或暈厥、四肢冰涼、尿少、煩躁不安、休克等癥狀。

其他癥狀:

1.脈搏和血壓改變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標。 急性消化道出血時血容量銳減, 最初的機體代償功能是心率加快, 休克早期血壓可以代償性升高, 隨著出血量增加, 血壓逐漸下降, 進入失血性休克狀態。

2.伴有其他相應的臨床表現, 如腹痛、發熱、腸梗阻、嘔血、便血、柏油便、腹部包塊、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黃疸等。

三、診斷依據

根據嘔血、黑糞和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的臨床表現, 嘔吐物或黑糞隱血試驗呈強陽性, 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及血細胞比容下降, 可協助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