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麻黃細辛附子湯 3大疾病的應用

麻黃細辛附子湯出自《傷寒論》301條:“少陰病, 始得之, 反發熱脈沉者, 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少陰病見脈沉, 系腎陽虛餒之本象;反發熱者,

乃風寒鬱遏太陽經脈所致。 表裡同病, 故取麻黃發越太陽之風寒;附子溫養少陰之真陽;細辛溫經達表, 有助於陽氣的振奮。 藥僅三味, “使裡溫而陽氣不脫, 表透而寒邪得散”, 筆者用於雜病, 其效如期。 今舉其三則, 與同道交流。

鼻 鼽

張某, 男, 32歲。 自幼患氣管炎, 近年患鼻炎, 猶以陰雨天甚。 刻診:鼻流清涕, 鼻塞, 鼻腔有酸楚感, 由此引起嗅覺亦不敏感, 耳鼻喉科診為“過敏性鼻炎”, 曾用抗菌消炎及抗過敏藥物治療, 初期有效, 漸至無效。 舌苔薄白而滑, 脈象弦細, 帶有緊象。 病為中醫“鼻鼽”, 謂鼻塞不通之義。 屬自幼體質虛弱, 肺腎氣虛, 衛外失護, 風寒反復外襲, 故衛外之門戶——鼻腔通氣功能失常。 法當扶陽護衛, 驅散表寒。 方用麻黃細辛附子湯加味:生麻黃5g,

細辛5g, 炮附子6g, 蜜炙黃芪15g, 防風10g, 炒白術10g, 炙甘草10g, 7劑, 水煎服。 二診:鼻腔通氣改善, 仍流清涕, 惡風畏寒, 脈舌同上。 炮附子加至15g(另先煎40分鐘), 加炮乾薑10g, 7劑。 三診:鼻流清涕明顯減少, 肌膚和鼻腔有溫熱感, 炮附子減為10g(仍先煎), 10劑。 四診:症狀基本消失。 囑用金匱腎氣丸, 小劑量服之, 以扶腎氣。 是年春節得知, 一冬未發。

鼻鼽之名, 最早見於《素問·脈解篇》, 但無症狀;至金代《劉河間醫書六種》則雲:“鼽者, 鼻出清涕也。 ”明代·戴思恭《證治要訣》雲:“清涕者, 腦冷肺寒所致。 ”肺腎虛寒乃是鼻鼽的主要因素, 扶腎陽而護肺衛為當務之急。 附子是扶陽之要藥, 腎陽充足, 衛氣有源, 則衛外功能自然增強。 另取玉屏風散健脾益肺, 以激發中焦生髮衛氣的作用。

脾腎之氣充沛, 肺系的生理機能就會得到改善, 而屬於肺系的鼻腔也會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 痹

謝某, 男, 48歲。 患下肢酸困麻木1年餘, 疼痛1個月。 查腰椎及膝關節無異常, 兩下肢靜脈曲張嚴重, 捫之涼而不溫。 舌質暗紅, 脈象弦細而緊。 屬血痹範疇, 診為陽氣失煦,

寒凝血脈。 法當溫陽補氣, 活血散寒:炮附子10g(先煎30分鐘), 細辛5g, 生麻黃5g, 生黃芪30g, 當歸10g, 生甘草10g, 5劑, 水煎服。 二診:藥後效不明顯, 但無不適。 繼用7劑, 下肢有溫熱感, 加入豨薟草30g, 懷牛膝15g, 另用三九免煎沖劑:水蛭、地龍、僵蠶各2包, 分2次沖服。 三診:下肢麻木疼痛減輕, 局部靜脈色形有所改善。 繼用上方, 另加用外熏洗方:透骨草30g, 墓頭回30g, 川牛膝30g, 千年健30g。 先浸泡30分鐘後, 再上火煎煮, 將2次水煎液混合, 倒入洗腳盆內, 遂加入白酒100ml, 薑汁醋100ml, 先熏後洗(患肢)。 每劑藥可熏洗2次。 四診:半月後來診, 下肢疼麻等症狀消失, 局部靜脈粗脹明顯減輕。

血痹證治見於《金匱要略》, 其證“如風痹狀”, 以麻木為主症, 但亦有疼痛酸困者, 多由疲勞汗出, 臥不時動搖, 腠理開, 風寒外入所致。

黃芪桂枝五物湯補氣和營, 祛風通痹, 但溫經散寒之力較弱。 本例雖屬血痹病門, 但有風痹之狀, 寒凝血瘀症狀比較明顯, 故選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溫經散寒, 初加當歸補血湯養血溫經, 後加蟲類等藥, 以冀通絡以祛瘀。 其外洗方為經驗方, 凡肢體麻木疼痛酸困者, 皆可洗用, 有祛風散寒、通絡化瘀、溫經活血的作用, 應用多年, 每獲良效。

遲脈症

徐某, 女, 57歲。 患胸悶、心慌1年餘。 曾被診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刻診:胸悶, 心慌, 時有頭暈, 目眩, 並見神疲, 乏力, 手足不溫, 夜尿多,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弦細、遲緩, 有結象。 查血壓96/58mmHg, 心電圖示心率48次/分, 竇性心動過緩及不齊。 病屬心腎陽虛, 心陽不能溫運血脈所致。 法當溫陽益氣, 通絡複脈:炮附子10g(先煎30分鐘), 生麻黃6g, 細辛5g, 西洋參10g(另煎), 赤芍15g, 薤白15g, 桂枝10g, 炙甘草30g, 7劑, 水煎服。 二診:胸悶減輕, 餘症未減, 但無不適感, 繼服7劑, 以觀療效。 三診:頭暈目眩未發作, 心率50次/分, 加入茶樹根20g, 10劑。 四診:手足轉溫, 但夜尿仍多, 加入益智仁30g。 五診:心率維持在50~55次/分之間, 症狀明顯改善。 後在上方基礎上,隨症加入安神之酸棗仁、五味子,寬胸之蓽拔、良薑。調治3月餘,症狀消失。平均心率55次/分,活動後可達65次/分,心電圖:心率55次/分,示竇性心動過緩。

《脈經》雲:“遲為陽不勝陰,故脈來不及。”李時珍則曰:“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遲脈為陽虛之征,由於陽虛,內臟會出現寒象證候,陽虛為本,虛寒為標。故治療當以溫陽益氣為主,佐以溫經活血藥,以促使陽氣布散,血脈通暢。麻黃細辛附子湯既能溫養腎(少陰)中之元陽,又能溫陽腠理(太陽)之衛陽,這樣就有助於陽氣的全身敷布,內則涵養真陽,外則溫經禦寒。所加之藥,多為溫經益氣、活血化瘀之品;惟茶樹根功非一般,近年來主要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有溫陽活血的功效。其用量不超過30g,否則會有噁心欲嘔之症。

後在上方基礎上,隨症加入安神之酸棗仁、五味子,寬胸之蓽拔、良薑。調治3月餘,症狀消失。平均心率55次/分,活動後可達65次/分,心電圖:心率55次/分,示竇性心動過緩。

《脈經》雲:“遲為陽不勝陰,故脈來不及。”李時珍則曰:“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遲脈為陽虛之征,由於陽虛,內臟會出現寒象證候,陽虛為本,虛寒為標。故治療當以溫陽益氣為主,佐以溫經活血藥,以促使陽氣布散,血脈通暢。麻黃細辛附子湯既能溫養腎(少陰)中之元陽,又能溫陽腠理(太陽)之衛陽,這樣就有助於陽氣的全身敷布,內則涵養真陽,外則溫經禦寒。所加之藥,多為溫經益氣、活血化瘀之品;惟茶樹根功非一般,近年來主要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有溫陽活血的功效。其用量不超過30g,否則會有噁心欲嘔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