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手機輻射健康對策:八類人應少打手機

有關手機輻射的健康話題, 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據新華社報導, 美國一項最新醫學研究表明, 每天使用手機超過4小時的男性, 不僅精子數量較手機使用率低的男性少40%, 而且品質也較差, 生育能力會下降。 另據報導, 我國的手機輻射標準將於年內出臺。

記者為此專訪了長期研究手機輻射問題的上海交通大學無線通訊研究所副教授錢良, 以及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衛生、毒理學教授金錫鵬, 聽聽他們怎麼說手機輻射。

手機輻射是健康殺手?

身處被微波通信環繞的當今社會, 現代人對於手機的愛恨也許是複雜的。

人們既離不開手機帶來的便捷, 也懷揣著對“輻射”危害健康的種種憂慮。

研究表明, 當人們打開手機, 手機就會向手機基站傳送無線電波, 而任何一種無線電波都會或多或少地被人體吸收, 從而對人體的健康帶來這樣那樣的影響。 這種電磁波向外傳播的過程, 就被稱為手機輻射。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衛生、毒理學教授金錫鵬指出, 雖然目前醫學界對於手機輻射是否會導致腫瘤等重大疾病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論, 但在以往的動物實驗中已經證實, 手機微波有一定的特點:對含有水分越多的器官, 傷害越大。 長期使用手機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心臟和眼睛有所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無線通訊研究所副教授錢良告訴記者,

手機是一種有一定功率的信號發射器, 最大功率在1瓦左右。 但由於手機往往會頻繁“親近”人體的大腦部位, 從健康角度考慮, 人們應該對輻射所產生的日積月累的影響有所警惕。 為此, 要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做起, 減少手機輻射對健康的損害。

六種習慣不利健康

一、把手機掛在脖子或腰間。

錢良告訴記者, 手機的輻射範圍是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環狀帶, 手機與人體之間的距離決定了輻射被人體吸收的程度。 因此, 人與手機需要保持“距離之美”。

有醫學專家指出, 心臟功能不全、心律不齊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機掛在胸前。 手機如果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 可能會影響生育機能。

較為健康安全的方法, 是把手機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 並儘量放在包的外層, 以確保良好的信號覆蓋。

二、撥電話時把手機緊貼耳朵。

手機撥出電話而未接通時, 輻射會明顯增強, 此時應該讓手機遠離頭部, 間隔約五秒鐘後再通話。

三、手機信號越弱, 耳朵貼得越近。

當手機信號變弱時, 許多人會本能地將手機儘量貼近耳朵。 但根據手機的工作原理, 在信號較弱的情況下, 手機會自動提高電磁波的發射功率, 使得輻射強度明顯增大。 此時把耳朵貼近, 頭部受到的輻射就會成倍增加。

四、“一隻耳”煲“手機粥”。

研究表明, 長時間的連續輻射可能會使腦部受到影響。 專家建議, 不宜用手機長時間通話, 可考慮改用固定電話或者使用耳機,

如果不得不長時間用手機直接通話, 也應每隔一兩分鐘輪換左右耳接聽。

五、私密電話“躲到牆角悄悄說”。

對於涉及私密內容的電話, 不少人喜歡躲到建築物的角落接聽。 而一般情況下, 建築物角落的信號覆蓋比較差, 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機的輻射功率增大。 基於同樣的道理, 身處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時, 也應慎打手機。

六、東晃西走, 頻繁移動。

一些人喜歡在打手機時不自覺地踱方步、頻繁走動, 卻不知頻繁移動位置會造成接收信號的強弱起伏, 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短時間高功率發射。

此外, 在行駛的車上打手機, 手機有可能會為了避免過於頻繁的區域切換, 而指定覆蓋範圍更廣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務,

其發射功率則會因傳輸距離的增加而提高。

三個時刻尤須防輻射

錢良告訴記者, 手機處於不同的狀態下, 其發射功率和輻射強度也會不同。 為了儘量避免手機輻射的危害, 除了留心上述細節外, 在以下三種情況下, 手機輻射會達到較高的強度, 要尤為注意:

開機時。 手機在開機時功率會達到其最高峰值, 相應的輻射值也會達到最強。 因此, 按下開機鍵後, 應遠離手機, 稍等片刻再去拿手機。

下雨天。 雨水會使電磁波在空氣中衰減。 在這種“雨衰”現象的作用下, 手機和基站都需要提高發射功率來維持通信品質, 從而造成電磁波輻射強度的提高, 而提高的輻射功率也會以一定比例被人體吸收。 因此, 雨天也要儘量避免用手機打電話。

接通手機的瞬間。 在接通瞬間, 手機輻射會突然增強, 並在幾秒鐘後迅速降低, 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 所以, 在接通的瞬間, 應該讓手機遠離頭部。

八類人應少打手機

一、癲癇病患者。 手機在使用者大腦周圍產生的電磁波, 是空間電磁波的4至6倍, 少數劣質手機更可能超出百倍, 有誘發癲癇病的可能。

二、心臟病患者。 實驗證明, 手機電磁波可使心電圖發生異常。 裝有心臟監視器的患者需慎用手機, 否則可能影響監測結果。

三、嚴重神經衰弱者。 長期使用手機, 有可能加重失眠、健忘、多夢、頭暈、頭痛、易怒等神經衰弱症狀。

四、白內障患者。 手機電磁波可能使眼球晶狀體溫度上升、出現水腫, 加重白內障患者的病情。

五、甲亢及糖尿病患者。 手機釋放的電磁波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加重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不調性疾病的病情。

六、孕婦及母乳餵養者。妊娠早期是胚胎組織分化、發育的重要時期,此時的胎兒最易受內部、外部環境的影響。嚴重的電磁波輻射除了有致畸作用之外,還可能導致產婦內分泌紊亂,影響泌乳。

七、兒童及青少年。手機輻射可能影響少兒大腦發育,嚴重的會誘發腦瘤。

八、60歲以上的老人。電磁波會妨礙老年人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

手機釋放的電磁波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加重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不調性疾病的病情。

六、孕婦及母乳餵養者。妊娠早期是胚胎組織分化、發育的重要時期,此時的胎兒最易受內部、外部環境的影響。嚴重的電磁波輻射除了有致畸作用之外,還可能導致產婦內分泌紊亂,影響泌乳。

七、兒童及青少年。手機輻射可能影響少兒大腦發育,嚴重的會誘發腦瘤。

八、60歲以上的老人。電磁波會妨礙老年人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