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解讀寶寶愛打人的4個原因

不到3歲的寶寶, 平時乖巧聽話, 卻不知為何會突然揮動小手打父母、客人、玩伴, 這一習慣讓媽媽們很糾結:寶寶是否知道自己在“打人”?怎樣才能改掉寶寶打人的習慣?在此,

我們分析了寶寶愛打人的四大根源及引導方法:

誤會家人喜歡“被打”

9個月的寶寶對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突破, 打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 所以, 每當寶寶與家人玩得高興時, 就會突然舉起小手打對方的臉, 家長往往覺得寶寶動作可愛, 不由自主的發出快樂的笑聲, 讓寶寶誤認為打人會得到讚美, 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遇到此種情況, 父母應嚴肅地扶住寶寶肩膀, 告訴他, “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寶寶”, “這樣做不對”, 並給予3分鐘左右的冷處理, 讓他發現打人後會被警告, 幾次以後, 寶寶就知道打人是錯的。 同時, 家人也可教寶寶表達喜歡的方法, 比如讓寶寶親吻自己,

然後告訴他, “媽媽喜歡你親我哦”。

模仿家長或電視

有些家長喜歡用互相拍打的方式表達感情, 這會讓寶寶誤會“拍打”就是“高興、喜歡”的意思。 還有的寶寶看到了電視裡暴力和打鬥的場面, 無意中模仿, 未引起家長的重視, 而當寶寶“打人”被家長批評時, 他的判斷就會產生錯亂, 分不清對與錯。 所以, 在寶寶面前, 家長要少用打鬧的方式抒發情感, 更不要有粗魯的動作。 無論寶寶打陌生人還是家人, 力度大小, 都要在第一時間糾正。 此外, 要有意識地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電視節目, 陪寶寶一起看。

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寶寶在家不打人, 在外面時卻打小夥伴, 多半是因為他渴望與別人交流, 但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又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

打人, 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有時是想表示友好, 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 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 此時, 媽媽一定要及時干涉, 可以用寶寶的口吻跟小朋友交流, 如“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嗎”, “我可以玩一會你的玩具嗎”示範給寶寶看, 告訴他與人溝通的正確方式。 也可以稍有力度地打他一下, 問“疼不疼?知道被別人打是什麼滋味了嗎?”, 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效, 可以讓寶寶從疼痛中體會到打人不好。

嫉妒別人搶走寵愛

寶寶兩歲以後, 自我意識高速發展, 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 如果父母因為抱其他寶寶或家裡來人, 而轉移了對他的注意力, 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協力廠商“出手”。

不僅如此, 有時他們還會有其他不安情緒, 如哭鬧、摔東西等。 因此, 家長要注意配合寶寶這種自我意識的成長, 讓寶寶參與到家人與客人的互動中來, 比如, 可以讓寶寶表演唱兒歌, 或者帶客人觀賞他的積木城堡和繪畫作品……讓寶寶覺得自己得到了的關注, 就不會再對客人抱有敵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