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蘿藦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Luó Mò Zǐ

【英文名】Fruit of Japanese Metaplexis

【別名】斫合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蘿藦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成熟果實, 曬乾。

【原形態】蘿藦, 多年生草質藤本, 長達8m。 全株具乳汁;莖下部木質化, 上部較柔韌, 有縱條紋, 幼葉密被短柔毛, 老時毛漸脫落。 葉對生, 膜質;葉柄長3-6cm , 先端具叢生腺體;葉片卵狀心形, 長5-12cm, 寬4-7cm, 選擇端短漸尖, 基部心形, 葉耳圓, 長1-2cm, 上面綠色, 下麵粉綠色, 兩面無毛;側脈10-12寸, 在葉背略明顯。 總狀式聚傘花序腑生或腑外生;總花梗6-12cm, 被短柔毛;花梗第約8mm, 被短柔毛;小苞片膜質,

披針形, 先端漸司法廳;花萼裂片披針形, 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 有淡紫紅色斑紋, 近輻狀;花冠上, 短5裂, 裂片兜狀;雄蕊連生成圓錐狀, 並包圍雄蕊在其中花粉塊下垂;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財貿毛, 術頭延伸成一長吡, 先端2裂。 果叉生, 紡外向錘形, 平滑無毛, 長8-9cm, 先端漸尖, 基部膨大。 種子扁平, 褐色, 有膜質邊, 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 花期7-8月, 果期9-12月。

【化學成份】果實含混合甙約0.3%, 其中糖分晚川去氧糖:D-加拿大麻糖(D-cymarose), D-沙門糖(D-sarmentose), L-夾竹桃糖(L-oleandrose), D-洋地黃毒糖(D-digitoxose)。 甙元是酯型妊烯類化合物, 水解後產生熱馬酮(ramanone), 去醯牛皮消甙元(deacylcynanchogenin), 蘿藦甙元(metaplexigenin), 肉珊瑚甙元(sarcostin), 乙酸, 桂皮酸等[1]。

【性味】味甘;微辛;性溫

【歸經】心;肺;腎經

【功能主治】補益精氣;生肌止血。 主虛勞;陽萎;遺精;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8g;或研末;外用:適量, 搗敷。

【附方】補益虛損; 蘿藦四兩, 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枸杞根皮、幹地黃各三兩。 為末。 每服方寸匕, 酒下, 日三服。 (《千金方》)

【各家論述】

1. 陶弘景:補益精氣, 強盛明道。

2.《唐本草》:主虛勞。

3.《本草拾遺》:主金瘡, 生膚止血, 搗碎敷瘡上。

4.《本草推陳》:適用于老人元陽虛弱, 陽萎遺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