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螺旋幽門桿菌感染途徑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又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 這種病菌一般存在於我們的胃部或者是12指腸, 此病菌容易導致我們的胃黏膜出現炎症, 還容易導致12指腸潰瘍, 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並且應當注意, 有相當一部分幽門螺桿菌攜帶者並不會出現病症表現。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途徑很多, 下面來簡單說一下。

正常情況下, 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 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 有規律的運動等), 能抵禦經口而入的千百種微生物的侵襲。 自從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後, 才認識到幽門螺桿菌幾乎是能夠突破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兇。

目前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的研究能歸入這一學說的資料最多。 主要包括:使幽門螺桿菌穿透粘液層在胃上皮細胞表面定居的因素;對胃上皮細胞等起破壞作用的毒素因數;各種炎症細胞及炎症介質;免疫反應物質等。

由於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 致使胃的體抗力低下, 從而容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的入侵。 所以刺激性食物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的感染, 雖然不是立竿見影的, 但卻不可忽視。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病的高發因素, 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頻繁途徑之一就是生吃膳食。 西餐中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習慣使然, 或者打火鍋時肉都還沒燙熟, 卻早已吃得不亦樂乎, 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安全隱患。

應當注意這樣一個現實, 在全世範圍內, 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體內或多或少都有幽門螺桿菌攜帶。

在發展中國家, 幽門螺桿菌的攜帶人數更高。 上面紹的只是幽門螺桿菌的大致傳染途徑, 這種病菌的具體傳染途徑目前都還沒有被明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