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心跳快且不規則容易腦中風

63歲的陳阿姨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合併房顫多年, 前幾日她突然出現口齒不清、右側肢體乏力的症狀, 送到醫院經檢查後確診為中風, 而引起陳阿姨中風的“罪魁禍首”就是多年的房顫。

房顫患者中風幾率高5倍

房顫又叫心房顫動, 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 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 廣東省人民醫院高血壓病研究室主任陳魯原教授介紹, 心房如果在顫動, 流過心房的血會變慢, 容易淤積, 繼而形成的血栓。 血栓吸附在心房壁上, 如果心房老在顫動, 血栓就容易脫落,

掉到血裡面, 隨著血流到心室乃至全身。 當心臟把血栓往上打, 堵塞了腦血管, 就造成了中風, 這種稱為缺血性腦卒中。

陳魯原教提醒, 不管有無高血壓, 房顫患者中風的風險是沒有房顫的人的5倍;而如果房顫合併高血壓的患者, 那中風的風險則更高。

避免中風就要治療和預防房顫

目前, 快速型房顫的患者比較多, 房顫的治療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 是減慢心室率, 用β受體阻滯劑最佳, 既減慢心室率又能降壓。 第二則是要預防中風, 因為房顫容易導致形成附壁血栓, 堵塞腦血管, 而預防中風最主要的方法是要服用抗凝劑。 此外, 專家也指出, 抗凝劑不同於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抗血壓板聚集的藥物, 而抗凝劑是抗血栓形成的藥物。

並每月複查1-2次, 如果INR值太低, 則起不到抗凝作用。

房顫的六大信號:

1、胸口怦怦跳, 猶如雷聲滾滾、鼓聲敲擊或魚兒撲通跳水;

2、脈搏強弱不等, 有時感覺漏跳一拍;

3、用力時會感覺氣短;

4、容易疲勞, 運動量降低;

5、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

6、發生昏厥或頭暈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