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不妨加入帶飯一族

想要讓一種共識和理念變成生活習慣, 一開始總是不太容易的。 你愿不愿意克服一些“小麻煩”, 拎著飯盒袋去上班呢?

你的日常出行標配有什么?手機、錢包、公交卡?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如今, 在許多城市的公交、地鐵上, 不少上班族多了件標配——保溫飯盒袋。

說起來, 上班帶飯這種傳統的生活方式, 曾經銷聲匿跡過一段時間。 時下卻又悄然流行起來, 只不過是從以前笨重的“飯桶”, 演變成了現在輕巧美觀的飯盒袋。

餐飲業和外賣行業的發展, 為現代人的一日三餐提供了更多便利。 尤其是對于上班族來說,

午餐就是打開手機APP下個單, 即可坐等美食上門, 簡單又方便。 但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少麻煩。

來算一筆賬, 一份外賣, 主食、菜、湯要各自裝盒, 為了防止滲漏, 還會包裹上好幾層保鮮薄膜。 除此之外, 商家還會附上一次性餐具、紙巾、訂單條。 所有這些, 都會被裝進一個更大的塑料袋里。 這樣, 一餐飯吃完, 就會產生滿滿的一大包垃圾。

去年, 一家外賣平臺做過一項測試, 在3000多人的辦公場所, 設置了3個外賣垃圾回收箱, 兩個月時間便回收了近8000份外賣垃圾, 其中塑料餐盒超過一半。 而且, 這些塑料餐盒普遍不可降解。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總吃外賣不健康, 而且會制造很多外賣垃圾, 但有時候可能趕時間或者為了圖方便,

也就繼續點了。

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帶飯一族的隊伍, 并且享受著“做飯—拍照—曬朋友圈”的樂趣, 你的心里也許會蠢蠢欲動:要不明天開始也帶飯吧?但到了“明天”, 總是會遇到一些“攔路虎”, 比如“有點麻煩”“不太方便”“明天再說”等等。

想要讓一種共識和理念變成生活習慣, 一開始總是不太容易的。 有時候, 邁出第一步就顯得十分必要。 當地鐵上越來越多的人拎著飯菜去上班時, 當同事在電梯相遇時互問一句“今天帶了什么好吃的”時, 你愿不愿意克服一些“小麻煩”, 拎著飯盒袋去上班呢?季覺蘇《人民日報》(2019年03月21日14版) 

[ 責編:王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