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種牙防夭折 精心護理是關鍵

口腔科醫生提醒, 孩子缺牙, 不宜首選種牙。 種牙後更需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否則會令牙齒中途夭折。

種牙優勢:不需向鄰居“借力”

“種植牙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拖累’好牙, 咀嚼更高效。 ”專家介紹說。 傳統鑲牙需要向與缺牙相鄰的兩顆健康牙“借力”, 搭起一座“固定橋”來支撐假牙。 借力的兩顆天然牙要被磨小, 承受著假牙咀嚼時傳遞來的壓力, 久而久之, 當天然牙再也無法承擔支撐假牙的任務時, 就需要繼續向相鄰的天然牙尋找支撐點, 這條“固定橋”就需要越搭越長, 最終“拖累”缺牙鄰近的健康牙。

而對大多數牙齒缺失甚至全口牙齒掉光或找不到健康牙齒“借力”的患者來說, 因為無法搭建固定橋, 就只能裝活動假牙。 但活動假牙在美觀、舒適度、咀嚼功能等方面不盡如人意。 於是, 種植牙為這類患者提供了另外一個選擇。

目前種植牙被口腔科認為是鑲牙的首選方法, 因為它不涉及鄰牙, 可以像真牙一樣紮根在患者的口腔裡, 比傳統鑲牙更牢固;而且種植牙和天然牙的生物力學原理相似, 能像天然牙一樣把咀嚼壓力通過人工種植的“牙根”傳遞至牙槽骨, 所以能承受強大的力量, 可以咬一些更堅硬的食物, 咀嚼效率比傳統假牙大幅提高。

兒童種牙易“跑偏” 18歲以下別種牙

在醫院口腔科, 不時有父母帶著孩子到醫院要求種牙。

“18歲以下的患者不適合種牙, 要考慮其他修補手段。 ”專家表示, 因為未成年人牙槽骨以及頜骨發育都還未完全定型, 此時種牙難免日後隨著頜骨的發育、牙齒位置改變、種植牙跑偏, 導致效果不好。

青春期孩子能不能忍到18歲再種牙?專家表示, 1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 如果發現爛牙、缺牙一定要及時修補。 “不少患者來到口腔科要求種牙時, 發現其缺牙的位置牙齦已出現嚴重萎縮, 牙槽骨基礎變差, 得先植骨再種牙。 ”他說, 還有些患者由於牙齒缺失時間太長, 相鄰的牙齒已經出現傾斜移位元, 需要到口腔正畸科進行矯正治療後再種牙, 導致整個療程時間長, 程式上更複雜, 難度也高一些。

對於老年人來說, 理論上講,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 種植牙沒有年齡上限, 一般情況下能夠耐受拔牙手術的患者都可以進行植牙術。

糖尿病、高血壓 穩定病情後再“救”牙

專家說, 種植牙要看兩個身體因素, 一是自身的身體狀況能否承受種牙術, 二是牙槽骨代謝是否正常。 一方面是因為有的疾病在進行手術時, 可能出現較危險的併發症, 需要先進行治療使病情穩定, 再進行植牙手術, 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病患者。

另一方面, 有的疾病會影響骨的代謝——人工牙根植入後, 要依靠周圍的骨生長, 與其產生骨結合, 而且包繞人工牙根的骨在一生中還繼續不斷地代謝更新, 如果骨的代謝有問題, 就不能將人工牙根很好地固定在牙槽骨面從而出現鬆動脫落。

例如, 剛做完放、化療的腫瘤病人, 近期內出現過心肌梗塞、進行了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等, 此時就不適宜種植牙。 而患有白血病、嚴重的代謝障礙性疾病等, 都不能種牙。

種植牙精心護理 才能“長壽”

種植牙的預期使用壽命比活動假牙、固定假牙要長, 於是很多種牙患者好了傷疤忘了痛, 抽煙、啃骨頭、咬硬物什麼都來, 也不注意口腔衛生, 結果往往導致種植牙夭折。

“種植牙需要精心護理才能‘長壽’。 ”專家說, 在植入牙根後, 一般需要等待3月左右才可鑲牙。 牙種植成功後, 建議最好每半年至一年複查一次。 每次複查時, 醫生會清除種植牙周圍無法用常規刷牙清潔的菌斑和結石, 檢查種植牙的連接部分是否鬆動, 種植牙與天然牙是否出現咬合不調等情況,

如果發現異常可以及時糾正。

種植牙的日常護理與天然牙齒一樣, 要注意口腔衛生, 不吸煙, 避免食物嵌塞, 必要時用牙線清潔牙縫的嵌塞食物。 另外, 在種牙後, 要遵醫囑進食軟硬度合適的食物, 循序漸進的鍛煉種植牙的咀嚼能力, 防止受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