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血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陽民間藥草》

【拼音名】Xuè Rén Shēn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葉胡枝子的根。 全年可采。 採挖後, 去掉粗皮鮮用或曬乾用。

【性味】

辛微苦, 溫。

①《福建民間草藥》:苦辛, 溫。

②《貴陽民間藥草》:澀微苦, 平, 無毒(煮熟後味香甜)。

【歸經】《閩東本草》:入肺、脾二經。

【功能主治】

解表, 化痰, 利濕, 活血。 治傷風發熱、頭痛、咳嗽, 淋濁, 婦女血瘀腹痛, 血崩, 癰疽, 丹毒。

①《福建民間草藥》:活血, 行氣, 除濕, 解毒。

②《閩東本萆》:達表宣熱, 化痰止嗽。 治傷風咳嗽, 惡寒發熱, 頭身疼痛, 小兒驚風, 蛔蟲腹痛, 婦人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錢(鮮者1~2兩);或燉肉。 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小兒痰哮:血人參幹根一兩。

水煎一杯, 沖蜂蜜服。 (《閩東本草》)

②治肺癰:鮮血人參、苦錦各二兩。 焙焦, 研末, 拌豬肝服。 (《閩東本草》)

③治紅淋白濁:血人參二兩, 牛耳大黃五錢, 牛膝五錢。 煎水後, 以鯽魚四兩, 割開不洗, 用姜二錢, 蔥一錢, 醋四、五錢。 煎湯服。 (《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全身發黃, 四肢無力:血人參三兩, 豆腐半斤, 燉服。 (《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