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頜骨骨髓炎

概述
頜骨骨髓炎可分為化膿性、特異性、放射性等幾種。臨床上以化膿性頜骨骨髓炎最為多見。

病因
頜骨骨髓炎的感染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即牙源性、損傷性及血源性。血源性頜骨骨髓炎較少見,主要發生于小兒。牙源性頜骨骨髓炎最多見,約占全部頜骨骨髓炎的90%。我國由於醫藥條件的改善,發病率已大為下降。牙源性頜骨骨髓炎多見,這與下頜骨皮層骨骨質緻密、周圍有肥厚肌肉及緻密筋膜附著,髓腔膿液積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有關。

症狀
(一)急性頜骨骨髓炎
發病急劇,全身症狀明顯。局部先感病源牙疼痛,迅速延及鄰牙,導致整個患側疼痛並放散至顳部。面部相應部位腫脹,牙齦及前庭溝紅腫,患區多個牙齒鬆動。常有膿液自牙周溢出。下頜骨骨髓炎,因咀嚼肌受侵、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下牙槽神經受累時,可有患側下唇麻木。上頜骨骨髓炎多見於新生兒、嬰兒,感染來源常為血源性。其局部表現為眶下部明顯紅腫,並常延至眼周致眼睜不開。後期可在內眥、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膿。
(二)慢性頜骨骨髓炎
急性頜骨骨髓炎如未能徹底治療,可轉為慢性。常見的原因是單純採用藥物保守治療,膿液自行穿破,引流不暢。慢性頜骨骨髓炎期間,急性症狀大部消退,全身症狀已不明顯,疼痛顯著減輕。局部纖維組織增生、腫脹、發硬。瘺管,經常溢膿,甚至排出小塊死骨。病變區多個牙鬆動,齦隙溢膿。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引流不暢時,可急性發作。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貧血、身體衰弱。

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局部檢查,可行X線片檢查明確診斷。

治療
及時治療冠周炎、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對預防發生頜骨骨髓炎有積極意義。如已形成骨髓炎,在急性期應予徹底治療以免轉為慢性。
急性頜骨骨髓炎的全身治療與頜周蜂窩織炎相同,主要為增強機體抵抗力、藥物控制感染(滅滴靈、螺旋黴素)。局部治療重點在於及時切開引流,拔除病源牙。
慢性頜骨骨髓炎時應努力改善病員機體狀況,保持引流通暢,及時拔除病源牙,徹底清除病灶、刮治或摘除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