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牛毛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Niú Máo Cǎo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球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lbostylis barbata(Rotth.)Kunth[Scirpus barbata Rottb.]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曬乾。

【原形態】球柱草,

一年生草本, 高5-25cm。 有鬚根。 稈叢生。 葉紙質, 線形, 長2-10cm, 寬0.4-0.8mm, 背面葉脈間疏生微柔毛;葉鞘邊緣具長柔毛狀白緣毛。 苞片2-3, 細線形, 長0.5-2cm, 背面有微柔毛;長側枝聚傘花序頭狀, 有密聚的無柄小穗3至數個;小穗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3-6.5mm, 寬1-1.5mm, 有花7-13;鱗片膜質, 近寬卵形, 長1.5-2cm, 寬l-1.5cm, 棕色或黃綠色, 背面有龍骨狀突起, 有脈1條, 頂端有外彎的短尖頭;雄蕊1, 花藥線狀長圓形, 先端鈍尖, 雌蕊柱頭3。 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 長約0.8mm, 寬0.5-0.6mm, 淡綠色, 表面有方形網紋, 先端截形或微凹。 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500m的海邊沙地、河灘沙地。 田邊、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臺灣等地。

【化學成份】含黃酮類(flavonoid)。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 主嘔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