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深靜脈血栓能溶嗎?

溶栓藥物對開始機化的靜脈血栓並沒有什麼效果。 只有發病時間在一周內而且沒有出血的風險因素存在, 才可以積極介入溶栓治療

絕大部分靜脈血栓患者需要儘早啟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的作用並不是徹底消除血栓, 而是防止血栓繼續蔓延, 給側枝靜脈形成和血栓再通爭取時間, 同時預防血栓復發。 抗凝藥物主要包括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藥。

由於華法林起效慢, 所以常規的做法是先採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快速抗凝, 防止血栓蔓延。 等待華法林起效並穩定後, 再停用低分子肝素注射,

繼續華法林使用3—6個月。

華法林的藥效受很多因素影響, 因此定期監測指標INR(國際標準化比值)並調整華法林劑量, 以維持INR在2.0—3.0為最佳。 因為過低的INR值往往是藥物劑量不夠, 過高的INR值則有出血風險。 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型口服抗凝劑, 無需定期進行INR監測。 但由於缺乏拮抗劑、價格昂貴等因素, 仍不能完全替代華法林。

為什麼不直接溶栓呢?因為靜脈血栓從形成到出現下肢明顯腫脹等臨床表現, 往往病程已經超過好幾天。 而溶栓藥物對開始機化的靜脈血栓並沒有什麼效果。 只有發病時間在一周內而且沒有出血的風險因素存在, 在考慮患者全身狀況和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才可以積極介入溶栓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 高齡病人可能發生致命性腦溢血, 選擇溶栓要非常謹慎。

如果患者有較高的出血風險而無法接受抗凝治療, 或者在規範抗凝的情況下仍繼續發生肺栓塞, 或者在規範抗凝過程中出現大出血而終止抗凝, 臨床上還有一種預防肺栓塞的方法——腔靜脈濾器植入。 腔靜脈濾器類似於一個網安置在下腔靜脈, 以阻擋脫落的靜脈血栓進入肺動脈。

在日常生活中, 可採取以下措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第一招:避免久站久坐, 經常起身步行活動。 如果坐飛機、汽車、火車長時間膝部蜷曲, 小腿靜脈發生血栓的風險就會增高。 建議每隔1小時起身, 在座位周圍來回走動;每隔1小時在高速服務區停留, 下車活動;儘量選擇靠近走道的位子;儘量選擇前面空間較為寬敞的位子。

第二招:小腿肌肉運動。 如果沒有條件離開座位, 可以在原地做“踩刹車”動作。 建議每隔30分鐘, 做30次“踮腳—收腳”的踩刹車動作, 模擬步行, 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第三招:穿醫用彈力襪。 對於慢性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 建議在久坐或旅行時穿上醫用彈力襪。 彈力襪下緊上松的梯度壓力設計有助於腿部血液回流, 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彈力襪的作用是提高小腿肌肉泵的效率, 膝上和膝下型壓力襪的效果沒有區別, 建議首選膝下型壓力襪。

第四招:不酗酒, 不抽煙, 少吃油膩食物。 不良生活習慣會讓血液“變稠”, 同時增加了靜脈血栓的風險。

第五招:保證下肢回流通暢。

蹺二郎腿、穿緊身衣褲、腿部長時間不活動、長時間蹲姿, 都可能導致腿部血管受壓, 容易誘發疾病。

(作者為張強醫生集團血管外科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