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腸胃炎怎麼辦

胃腸炎簡介

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 由食物中毒引起。 症狀包括:嚴重嘔吐和腹瀉, 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發燒、出汗。 分急性腸胃炎和慢性腸胃炎兩大類。 病因有細菌、病毒、農藥、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 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 特別容易染有細菌。 蒼蠅和不合衛生的烹煮器皿。 在室溫下存放食物, 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 雪櫃應在四度之下, 熱櫃應在六十度以上, 可令細菌停止生長繁殖(其實未死的)。

葡萄球和三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 尤其是含有奶類食品、經加工的肉類、魚生壽司等。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儘量臥床休息, 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 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 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

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 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症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 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 1日3次。 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 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 對於感染性腹瀉, 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 如黃連素O.3g口服, 1日3次或慶大黴素8萬u口服, 1日3次等。 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胃腸疾病自檢

消化道疾病種類很多, 常常由於症狀不典型而被人們忽視。 一些飯後不明顯的症狀中, 注意體會、自檢, 儘早發現胃腸疾病, 以得到及時治療。

1.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 且時輕時重。 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2.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

、噯氣但不反酸, 胃口不好, 體重逐漸減輕, 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 這種情況要考慮慢性胃炎, 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3.飯後上中腹痛, 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 病的時間可能已經很長;疼痛有規律, 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後發作。

這種情況可能是胃潰瘍。

4.經常在飯後2小時左右出現胃痛, 甚至半夜疼醒, 吃點東西可以緩解, 常有反酸現象。 秋冬季節容易發作, 疼痛在上腹偏右, 有節律。 這類情況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炎症。

5.飯後腹部脹痛, 常有噁心、嘔吐, 偶可嘔血, 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 或過去無胃病近期才出現, 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 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 這種情況應高度警惕, 因為有可能是胃癌。

6.飲食不當或受涼後發生腹痛、腹瀉, 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 這種情況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急性痢疾。

7.飯後立即腹瀉, 吃一頓瀉一次, 稍有受涼或飲食不當就發作。 也有可能時而腹瀉時而便秘, 腹瀉時為水樣, 便秘時黏液較多,

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 數年不見消瘦。 這種症狀, 以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較大。

預防

要點一:飲食有規律

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 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 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 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 進而使胃壁內的神經叢功能亢進,

促進胃液的分泌, 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 因此, 飲食應該定時定量, 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要點二:注意飲食衛生

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嚥, 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並與唾液混合, 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 使食物更易於消化。 此外, 應儘量少吃刺激性食品, 更不能飲酒和吸煙。

要點三:保持精神愉快

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係。 過度的精神刺激, 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鬱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 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 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 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