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板面的制作方法

愛吃面食的人應該都吃過板面吧,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 學校門口有一家板面店, 每天中午放學的時候, 里面吃板面的人特別的多, 都擠不動, 特別是對于我們北方愛吃面的人來說, 板面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板面的種類也有很多, 在安徽最出名的就是太和板面, 下面我們看看板面的制作方法。

喜歡吃板面的人, 每次都想自己在家做板面, 可是掌握不好方法, 也不知道怎么能夠做出很好吃的板面來,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板面的制作方法, 讓大家以后就能夠輕松的做出好的面食來。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 是安徽北部地區面食的一面旗幟。 由于它起源于太和縣, 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 故它的這個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變過。 正宗太和板面的制作關鍵在于抻面和鹵肉湯的制作。 正宗板面制作要選用高筋面粉, 而輔以鹵牛肉、鹵雞蛋等。 板面的制作包括三道程序,

味湯制作、面皮制作和板面制作。 味湯是板面制作成敗的關鍵, 也是板面風味體現的基礎。

抻面原料和方法:

500克面粉里加鹽5克、水200克、食堿面3克攪勻, 和成團, 反復揉搓后, 制成直徑為3厘米粗、長15厘米的小面棒, 再滾上干面粉, 碼在案板上, 蓋上濕布, 醒1小時即可。 做板面時, 案板上排好3根小面棒, 先用搟面杖順長在三個面棒上搟一下, 然后左手捏三個頭, 右手捏三個頭, 稍神一下, 猛舉過頭頂, 手在空中下落抻拉, 狠狠地摔在案板上。 反復幾次, 邊摔, 邊拉, 邊閃, 板面因此而得名, 抻好的面提起來就像古裝戲服裝上的飄帶。

面: 10斤面粉 3兩鹽 1兩堿 (用溫水化開),用涼水和面(天冷用溫水),2碗面1碗水(和面要靠自己的經驗的,

多和幾次就可以了, 不能太軟了, 不然是不筋道的。 夏天醒30分就可以了, 冬天可以頭天晚上和好, 這可是真實的經驗)。

羊肉炸料的制作:

料1:羊肉5000克 大蔥150克 老姜250克 干紅椒750克 精鹽150克 黃酒250克 味精200克 羊油2500克 色拉油1500克 冰糖、醬油各少許

料2:八角700克 花椒30克 丁香15克 桂皮15克 草果50克 毛桃30克 香葉20克 香砂40克 白蔻30克 紅扣20克 良姜15克 砂仁30克 孜然100克 青皮20克 陳皮15克 甘草15克 肉扣40克 白芷15克 小茴香30克 山楂豆20克 豆蔻15克 木香15克.

制作步驟如下

選上等羊油放入鍋內, 加入料2中的香料, 細火慢熬約30分鐘, 等香料充分出味后, 用漏勺撈出。

鍋內繼續低油溫加熱, 投入干紅椒, 使其炸出香味, 待油色逐漸轉黑時, 再把已經切好的3厘米見方的羊肉塊放進去, 改用細火熬煮約30分鐘,

最后調入精鹽、黃酒、味精、冰糖等即成味湯。

兌湯的做法:

到不銹鋼容器內取上配好的料油2——3斤(可多可少)放入鍋內, 放入炸好的辣椒適量, 然后加水(可多可少, 根據生意的好壞),加鹽,加味精雞粉(盡量多點好入味),然后在爐子上燒開,再稍放點番茄醬!!!(煮熟的雞蛋放湯里鹵即可, 和鄉吧老雞蛋一樣的啊!)好啦湯料好了, 面煮熟后澆上就可以了, 可以多澆些牛油那樣會香些!!!

制作方法:制作板面時, 將面抻好, 投入沸水鍋中, 待抻面光亮剔透, 再煮一些時令性的青菜, 如菠菜、油菜等佐味, 然后澆上油汪汪的牛肉及鹵湯, 再放一個雞蛋。 晶瑩剔透的面條, 紅艷艷的鹵湯, 綠瑩瑩的素菜, 使人一看食欲大開。

大家對板面的制作方法是不是都已經很了解了呢,

對于板面的熱啊, 不但沒有遞減, 反而一天天的加重了, 走到哪里都會想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的板面, 這也是家鄉的味道, 那么就自己學著去做板面吧, 味道會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