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家庭藥箱:7味中藥最補血

有人認為臉色蒼白、萎黃、沒有血色, 是貧血的緣故, 於是吃很多補血的營養品, 但也不見效果。 其實單純性補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血的問題, 補血必須先補氣, 氣能生血, 只有氣血、陰陽兩相補, 才有可能改變血氣不足的狀況。

專家表示, 阿膠、靈芝、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 都有養血生血的效果, 多吃能使皮膚變好。 除此之外, 生地、白芍、川芎、當歸等組成的四物湯, 是補血的基本方法。 紅棗、何首烏、人參可以培養血色素, 也是補血良藥。 阿膠、豬血、羊血等食物, 臉色不好的人每週吃一次, 既可以補鐵, 也可以補血紅素。

從中醫來看, 肝腎不足、淤血阻滯、痰濕內停都會引起臉色不好。 補血必須分病因, 再治療。 經過半年至一年左右的調理, 平時早睡早起, 適當鍛煉, “黃臉婆”去掉斑點、臉色變紅並不是夢想。 喜歡進補, 但很多進補並不得法。 虛證才需進補, 實證進補反會為害。 進補也要經過辨證, 氣血、陰陽要分清。

肝腎不足引起的血虧

皮膚表現:黃褐斑、蝴蝶斑, 皮膚粗糙、暗淡無光、鬆弛下垂。

補法:大補元煎湯、枸杞子、桑葚、巴戟天、生地、熟地等, 日常都可以多吃。

淤血阻滯引起的血虛

皮膚表現:唇色紫暗, 面色黧黑、暗啞, 容易長痘。

補法:可吃田七、紅花、當歸、桃仁、丹參等有活血作用的中藥材。

痰濕內停引起的貧血

皮膚表現:面色蒼白、晦澀。

補法:可吃半夏、僵蠶、百部、茯苓、陳皮等有化痰作用的中藥材。

氣虛引起的血虧

皮膚表現:面色蒼白, 指甲口唇淡白。 氣虛者常見症狀為面色白而無光澤、說話聲小、氣短、倦怠、動則尤甚。

補法:四君子湯、人參、黃芪、山藥等日常都可以多吃。

精神調攝:氣虛的人精神情緒常處於低落狀態。 精神調攝的目的是要讓他們振奮起來, 變得樂觀、豁達、愉快。

緩解調攝:氣虛者適應寒暑變化的能力較差, 寒冷季節常感手腳不溫, 易感冒, 因此, 冬季要避寒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