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早春是多病季節 應謹防舊病復發

春寒料峭的日子, 天氣多變, 時寒時暖, 雨水會逐漸增加, 是不少疾病高發的季節。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疾病預報”, 稱風疹、水痘、麻疹等急性呼吸道是防病重點。

除此, 春季發病率高的過敏性疾病及復發率居高不下的冠心病、關節炎也需預防。 專家提醒市民, 早春是多病季節, 稍有不慎即會引起舊病復發。  

春季莫忽視腮腺炎

春季好發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由病毒引起, 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徵、以其它腺體和中樞神經系統同時受累的全身性急性傳染病。 以兒童最為多見, 極易在幼稚園、小學和初中學生中流行。 腮腺炎的主要症狀是以耳垂為中心的耳垂下方腫大, 伴有明顯的疼痛或壓痛和張口困難、發燒、食欲下降等, 一般潛伏期為2-3周。 由於多數腮腺炎患兒症狀較輕, 治療也較順利, 一般家長並不太重視腮腺炎的防治。 但腮腺炎病毒有嗜神經、腺體的特徵,

如延誤治療可誘發各種併發症, 如腦膜炎、胰腺炎、心肌炎、關節炎、甲狀腺炎、脊髓炎、末梢神經炎、肝損害、腎損害、卵巢炎、睾丸炎、乳腺炎等, 且50%的患兒會發生兩種以上的併發症。 因此, 對於腮腺炎一定要及時請醫生治療, 防範併發症的發生。

除此, 風疹、水痘、麻疹等此類呼吸道傳染病均在此季好發, 市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應做到定期保持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 加強戶外鍛煉,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注意個人防護。 同時, 幼托機構應通過加強晨檢, 及時發現病人, 及時安排患兒離所(園)去醫院診治。 疾控部門還呼籲幼托機構加強晨檢, 預防手足口病發生。

防過敏從瘙癢開始

“剛過春節這幾天, 我的皮膚就開始瘙癢不止, 真讓人頭疼。 ”隨著早春時節的到來, 各種皮膚過敏患者開始了“最難將息的日子”。 本市華山醫院皮膚科門診連日“爆棚”, 同往年相比, 今年發生過敏的患者人數要增多不少。

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鄭志忠教授說, 目前雖然沒有到了百花盛開的季節,

但仍有一些花粉會在空氣中形成一種漂浮物, 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吸入後就會引起皮膚過敏。 同時, 最近幾天的陽光很足, 陽光中的紫外線容易誘發日光性皮炎, 表現為脫屑、瘙癢、幹疼等症狀, 也有的表現為紅癍、丘疹和鱗屑等。 此外, 長期不開窗通風, 氣候轉暖後, 空調中滋生一些微生物如蟎蟲, 在空氣中飄浮, 有的人吸入後也會引起過敏。

專家指出, 防止過敏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接觸, 外出時儘量做好防護。 易過敏的人在春季應少曬太陽, 少到公園等地方去。 以往有過日光性皮炎、季節性皮炎的人, 要注意儘量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 不要使用鹼性的化妝品和香皂。 另外, 還要注意房間通風, 保持空氣的清新和流通。

對於一些症狀嚴重的過敏患者, 可根據醫囑服用一些藥物。

冷暖不定當防冠心病

記者日前在本市多家醫院瞭解到, 心肌梗塞等惡性突發病例近期顯著增多, 許多慢性病如哮喘、支氣管炎和胃病患者的病情也加重了。 東方醫院心內科主任張代富教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春天是氣溫變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穩定的季節, 也是最易復發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時節。

前幾天, 心臟不好的孫師傅和全家人一起高興地逛了一回公園, 沒想到回家後冠心病就發了。 專家介紹, 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塞的一個發病高峰期, 主要是天氣變化無常, 忽冷忽熱, 時風時雨, 常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惡化。

據介紹, 春季易復發的病還有關節炎、哮喘病、皮炎、腎炎等。 關節炎病人對天氣變化甚為敏感, 尤其是早春時節, 氣溫時高時低, 時風時雨, 關節炎患者多因此而症狀加重。 所以, 關節炎患者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 注意關節保暖, 尤其是腳部保暖, 如果受寒, 應及時用熱水泡腳以促進血液迴圈。 對腎炎患者來說,春天感冒極易導致腎炎復發。

對腎炎患者來說,春天感冒極易導致腎炎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