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初秋寶寶穿衣六原則 加雙小襪子讓足部夠暖和

時值初秋, 天氣開始轉涼, 家有小寶寶的媽媽可要注意了, 初秋寶寶穿衣可不能馬虎, 穿多穿少都會引起寶寶生病。 秋天降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因此寶寶穿衣也應遵循這樣的原則, 循序漸進。 秋季寶寶穿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嚴, 以免過多出汗。 適當地凍一凍, 不僅可以讓孩子逐漸適應涼爽的天氣, 增強耐寒的能力, 也可以為冬季防寒做準備。 那么初秋如何給寶寶穿衣呢?不用急, 媽媽不妨參考初秋寶寶穿衣的六大原則!

1、小肚子需要小肚兜的保護

夏末秋初, 寶寶很容易腹瀉, 要特別注意腹部的保暖。 中醫認為, 腹部是脾胃之所, 保持“肚暖”就等于保護了脾胃。 平時脾胃不好的寶寶, 當冷空氣直接刺激到腹部, 就容易出肚子痛, 甚至是拉肚子, 從而操作了脾胃功能, 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 影響食物消化吸收, 進一步影響生長發育。

給寶寶養成穿肚兜的習慣, 護好小肚子, 這樣無論穿多穿少, 肚子都不會露出來而著涼。 另外, 還可以用大浴巾或者薄被按長形對折幾層, 蓋在寶寶的腹部, 把他的手腳露在外面, 當寶寶睡著或者翻身時, 不容易把浴巾或者薄被踢掉。

如果寶寶蓋的是小棉被, 就不應該太厚, 也不能捂得太緊, 否則寶寶更會踢掉棉被而受涼。 媽媽還可以拿件連體睡衣給寶寶穿, 不管寶寶怎么踢, 睡衣都在腳上, 而且衣服的部分還能蓋住小肚子。

2、小兒穿衣要適量, 宜少不宜多

俗話說:“欲要小兒安, 常帶三分饑和寒。 ”小兒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 而小兒又多喜歡活動。 小兒衣服穿的少一些, 適合于小兒好動及代謝旺盛的特點。 這不僅不會凍著小孩,

還可使他得到耐寒的鍛煉, 也會少患感冒。 相反, 如果穿的過多, 平時稍一活動就感到熱的難受, 因此, 大大限制了小兒的活動。 此外, 衣服穿的過多, 小兒出汗多, 這不僅喪失體液, 而且也會使“毛孔”經常處于“開放狀態”, 易受風寒侵襲, 極易受涼感冒。

3、增減衣服要及時和適量

隨著氣候的變化, 給小兒的増減衣服要及時適量。 寶寶舒適的外在溫度是26℃, 我們把衣服的類型和保暖溫度做個大致歸類, 根據“穿衣溫度=26℃-室溫”的公式, 媽媽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的穿衣法則了。

較厚羽絨服相當于9℃, 薄款羽絨服是6℃, 稍厚彈力絮棉衣5℃, 厚羊毛衫4℃, 棉背心4℃, 抓絨衣服、薄外套3℃, 厚棉毛衫2℃, 薄棉毛衫是1℃。 如今天的溫度為22℃, 則穿衣溫度=26-22=4=1+3=2+2, 那么給孩子穿一件薄棉毛衫(1℃)+一件抓絨衣服或薄外套(3℃)就可以即可。 或者兩件厚棉毛衫即可。

4、“三暖一涼”穿秋衣

秋季寶寶穿衣法則:給寶寶穿衣服, 要保持頭部散熱, 頭部過暖反而會令寶寶心煩頭暈;衣服不要穿太多, 以不妨礙寶寶活動為前提。 媽媽可以隨時摸寶寶的手, 如果手上的溫度適中而頸背又沒有汗的,

說明寶寶穿的衣服量適中。 查看寶寶穿衣是否合適, 只要保證“三暖一涼”就可以, 一是手暖、二是肚暖, 三要足暖, 四要頭涼。

手暖:撫摩寶寶手心, 如果是溫熱而無汗, 證明穿衣是得當的。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

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 就會肚子痛, 從而損傷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 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吸收, 所以, “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 睡覺時圍上肚兜, 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 皮膚神經末梢豐富, 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 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 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頭涼: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 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 有1/3是由頭部發散, 如果頭部捂得嚴嚴實實, 反而不利于體熱蒸發, 特別是當孩子發燒時, 更不可捂住頭部。

5、出門要注意多帶一件, 隨時調節寶寶穿著

“一場秋雨一場寒”, 入秋后的溫度總是難以預料, 晝夜的溫差更是變化莫測。 一會很冷一會很熱, 有時候媽媽們還沒來得及感受寶寶溫度,還沒來得及給寶寶添衣,寶寶已經凍著了。特別是出門在外,尤其需要多帶一件衣服,以防天氣突然轉冷。此外媽媽們要注意的減衣服也門大學問。特別是出門回家后,不能看到寶寶出汗就立刻脫外套。秋天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內涼爽,而寶寶適應溫差能力還比較弱,還不能很快的適應室內的溫度,這樣就很容易著涼,導致感冒。

此外還可以幫寶寶準備一定帽子。但記住帽子不能太厚,不能完全包住寶寶頭部。帽子的選擇只需滿足不讓頭頂著風就好。厚薄的選擇上,媽媽們自己根據氣溫和寶寶的體質選擇。

6、加雙小襪子,秋季足部夠暖和

相信我們到了冬天都有這樣的體驗:身體上除了暴露在空氣中的手部和面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體溫最低的部位。對于寶寶來說,從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寶寶都是光著腳走路。腿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別讓寶寶再光著腳了。嬰兒腳部幼小,可以穿腳套;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根據腳長選擇襪子。

初秋寶寶穿衣還要根據孩子的運動量來加減,若孩子處于奔跑、運動狀態,則要酌情較少衣物。寶寶秋冬季節最好穿松軟、透氣、肥大點的衣服,避免寶寶運動過多,產生疲勞。疲勞時細菌易侵入體內,有的孩子白天玩得很歡,到了晚上就會出現發燒癥狀。飯后兩小時帶著寶寶適當活動,可提高寶寶免疫力。

有時候媽媽們還沒來得及感受寶寶溫度,還沒來得及給寶寶添衣,寶寶已經凍著了。特別是出門在外,尤其需要多帶一件衣服,以防天氣突然轉冷。此外媽媽們要注意的減衣服也門大學問。特別是出門回家后,不能看到寶寶出汗就立刻脫外套。秋天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內涼爽,而寶寶適應溫差能力還比較弱,還不能很快的適應室內的溫度,這樣就很容易著涼,導致感冒。

此外還可以幫寶寶準備一定帽子。但記住帽子不能太厚,不能完全包住寶寶頭部。帽子的選擇只需滿足不讓頭頂著風就好。厚薄的選擇上,媽媽們自己根據氣溫和寶寶的體質選擇。

6、加雙小襪子,秋季足部夠暖和

相信我們到了冬天都有這樣的體驗:身體上除了暴露在空氣中的手部和面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體溫最低的部位。對于寶寶來說,從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寶寶都是光著腳走路。腿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別讓寶寶再光著腳了。嬰兒腳部幼小,可以穿腳套;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根據腳長選擇襪子。

初秋寶寶穿衣還要根據孩子的運動量來加減,若孩子處于奔跑、運動狀態,則要酌情較少衣物。寶寶秋冬季節最好穿松軟、透氣、肥大點的衣服,避免寶寶運動過多,產生疲勞。疲勞時細菌易侵入體內,有的孩子白天玩得很歡,到了晚上就會出現發燒癥狀。飯后兩小時帶著寶寶適當活動,可提高寶寶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