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武當氣功龜息功的鍛煉方法

說道氣功, 很多人都會想到龜息大法, 很多武俠劇中龜息大法到最後都能救人一命, 那麼到底是什麼龜息功呢­其實龜息功是武當道家慘煉內功的一種修為功法, 又名“玄武定”“龜息真定功”, 由潛心、潛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組成。 那麼龜息功的鍛煉方法都有什麼呢

龜息功的鍛煉方法一、潛心

潛心, 即調心, 此法為龜息功的預備功法, 初學者採用盤膝跌坐, 上體正直, 務必使全身放鬆自然, 松則氣順, 百脈舒暢。 雙手扣子午了扣, 即左手拇指彎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 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內插入, 掐住左手無名指根部子位,

右中指在對相對掐住, 兩手相抱放在小腹前, 扣子午有少生雜念, 有助入靜之功效。 二目垂簾, 服觀鼻。 鼻觀口, 口觀心, 舌抵上胯, 心、神、意守臍部, 務使心念不移。 久之感覺隨心意降, 頭、手如同虛無, 只覺臍中一點真息幽幽出入, 移之不動。 此時第一步功乃成。

龜息功的鍛煉方法二、潛息

潛息即為龜息, 始人正功。 坐式同上。 此時振動鼻腔, 深吸氣。 覺氣人腹臍之中, 吸端八分氣即可, 不要吸滿。 氣進入腹中後, 心念又下移, 如同上式, 甯心靜氣, 住息。 住息時可用數息法(並非數呼吸次數), 僅默數。 住息者對於初習者, 必不習慣, 馬上覺得氣息憋悶, 感覺也上澎, 氣息上浮, 廢氣欲出, 胸咽憋悶。 初練者便可出氣一口, 再吸氣如前。

練功時間一長, 忍度越長, 氣也越長。 此時, 如感歎人之氣欲出時, 放鬆小腹, 心念下降, 息亦下降憋悶之感便消失, 但迅即又至, 依法再放鬆小腹, 下降心念。 初習肴如確感氣憋不住了”, 出氣一口。 練功時間一長, 反復升潛次數亦可逐漸增加。 但切記莫初習即憋長久, 總要循序漸進。 每次吸氣, 吐氣一次, 即閉放一次為一息。 出氣後調勻呼吸再行吸氣。 每次練習, 至少要七息, 至多四十九息。 修煉至息潛人腹, 不急不憋, 久久安然, 則第二步功成。

龜息功的鍛煉方法三、真定

上面二法修成, 始慘人定。 姿勢坐臥都可。 納降氣息, 守心意念於臍, 至心息全都忘卻唯有一靈知感存於臍內中空之竅, 久久不動, 漸入真定。 真定即為龜息上乘功夫,

但習之不易, 《道家·太極門》訣:“于無而靜, 自然而定, 無知有靈, 乃人真定”。 真定的饒界只有過來人方可領悟。

龜息功的鍛煉方法四、出定

當功夫達到“定境”時, 收功之法就應當以“法”來掌握。 按時出定方法也很簡單。 每個人手上有22個關竅:無名指根部關節為子時關竅, 中指根部為丑時關竅, 食指根部關節為寅時關竅, 食指第二關節為卯時關竅。 食指第三關節為辰時關竅, 食指尖端為午時關竅, 無名指尖端為末時關竅, 小指尖端為申的關竅, 小措第三關節為酉時關竅, 小指第二關節為戍時關竅, 小指根部關節為亥時關竅, 如果打算練功在哪個時辰“出定”, 可將雙手握拳, 拇指尖扣住那個時辰關竅, 平放於腿上, 則可以準確“出定”收功。

注:修本功定境後, 由於真氣前引, 藏心納息之故, 常見身體前俯, 雙掌重疊枕額成龜臥式。 此為正常現象, 隨其自然, 對氣的修為大有裨益, 不要惶恐。